美文网首页读书
向痛苦的文字致敬——读《乡关何处》感

向痛苦的文字致敬——读《乡关何处》感

作者: 呼啸的板砖 | 来源:发表于2017-03-31 17:07 被阅读16次
向痛苦的文字致敬——读《乡关何处》感

-01-人与人之间,讲的是缘分。书与人相遇,亦是如此。

土家野夫的《乡关何处》是硕士同学毕业离别时留给我的纪念,同窗好友将野夫手签本赠与我时叮嘱好好看,说读读会刺痛你的文字。然毕业后,疲于生计和工作,懒惰之性剧增,书早已束之高阁。恍惚之间毕业工作已近4年,闲暇之余自然会感悟自省,越自省越感岁月蹉跎,不免痛苦徒增。“当你痛苦时,就去读书”这是初中老师的教诲,越品越觉得乃人间真理,正是这样的心境,让我开始翻阅野夫的《乡关何处》。

书的开篇以悲凉的笔调,古朴的文风勾出了作者野夫对于投江失踪十年母亲的愧疚、思念和痛心疾首。母亲失踪是作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每每想起,作者都会有绝世的念头,寻母的这份沉重是作者寄命于尘世的唯一支点。在那样一个荒诞又极端的年代里,多少人的青春被耗尽,聚散离合,沉浮于世,当一切如云雾散去,青山依旧,却人去楼空,年华老矣,冤屈与谁诉?徒留空悲切。读完此书,会对那些历史书中渲染的血色年代有更切肤的感观,每一代人,都有特有历史背景的辛酸,有的能守开云雾,有的却抱憾终身。换了一个角度,却变成了一代人血淋淋的沉浮史。当你能了解那样一个年代,能读懂野夫坎坷多舛的一生,也就不难理解他悲戚浓郁的笔触了。

整本书体例是作者以对亲人、故友的思念和追忆为引子,展现读者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主人公,渲染出特定历史背景下,善良人们的不幸结局,没有情感造作,就是那么压抑地娓娓道来,独自沉吟时代的挽歌,让人觉得眼泪不再是散文的道具,就是悲从心中来。

越丑陋越痛苦越真实。生活本来就不是所向往的那样美好,那些我们自以为痛不欲生的痛,也远没有那么痛,那就大爱一些,大悲一些,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天地。

                               ——END——

相关文章

  • 向痛苦的文字致敬——读《乡关何处》感

    -01-人与人之间,讲的是缘分。书与人相遇,亦是如此。 土家野夫的《乡关何处》是硕士同学毕业离别时留给我的纪念,同...

  • 读《乡关何处》

    在他人的推荐下,我初次知道有个网名为野夫的作家,读了他的作品《乡关何处》。关于故乡,故人和故事。 柴静为此书写了序...

  • 读《乡关何处》

    有一些作家进行创作,真的能应用: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杨绛先生曾说其人并不存在,是...

  • 读《乡关何处》

    1.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仿佛从未存在过。 2.这个年头处处都是精致的俗人——不是因为不雅,而是因为无力,没有骨...

  • 读《乡关何处》

    1.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仿佛从未存在过。 2.这个年头处处都是精致的俗人——不是因为不雅,而是因为无力,没有骨...

  • 《乡关何处》——刺痛的文字

    如果没有经历那个时代的变迁 也许会缺少如此激昂的文字 在生活的历练中找寻自己 文字中的无奈,偶尔的刺痛 总会经不住...

  • 《乡关何处》读后感

    这片土地上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历史的陪葬品 底层人物的悲欢随着历史潮流载沉载浮,数不尽的辛酸又岂能言于这寥寥数字,感...

  • 乡关何处

    冷清的旅馆 无人的站台 断壁残垣的老屋 在凌晨,等待刺骨的冬季 不是强劲的寒风 能够唤醒人群中的迷醉 但那缓慢逼近...

  • 何处乡关

    上一期《朗读者》请来了我最喜欢的导演贾樟柯。节目里听他娓娓道来,这位文艺到骨子里的西北男人,深情的向大家讲述了...

  • 乡关何处

    身在他乡,总会不自觉地把他乡与自己的家乡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总认为他乡不及家乡。 拿我现在所处的这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痛苦的文字致敬——读《乡关何处》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pv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