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丑》,说了点什么?
我看完《小丑》,产生的第一个疑惑:是谁让这个有精神疾病的可怜人,变成了杀人犯?
故事一开始,我们看到一个在大街上举着广告牌的小丑,被一群“调皮”的孩子戏弄且挨了一顿打。
之后,这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小丑丢了工作又被断了药。
最后,他在地铁上因为犯病又一次被群殴的时候,他拔抢杀了三个人。
第一次被抢广告牌,被群殴,他认为那是玩笑。第二次被打,他为什么就杀人了?在美国这样枪支泛滥的环境里,一个精神病人应激犯病而杀了人。难道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吗?
如果问我,此时此刻得出了什么结论?我会说美国该禁枪了?
万幸导演还有些见地,再往下看看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
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话说,被他杀的三个人,貌似也不该死。调戏妇女,罪不至死啊?
可是该死的不是他们,是他们的身份。仇富这个理由很能鼓惑起暴乱和骚动。所以,为了那些在阴暗角落里蠢蠢欲动的“暴徒”能有个发泄情绪的理由,他们就得死在“小丑”枪下。
暴乱开始。小丑的身世也被揭开。这次,他要跟自己悲惨的身世做个彻底决裂。
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这应该是足够彻底的觉悟了吧?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这个精神病患者谋杀他精神病的母亲是大逆不道的?
想到一个母亲竟然会纵容别人虐待自己的孩子。厌恶不?当我看到他用枕头闷气他妈的时候,反而觉得有些理所当然。所以经过之前的一系列铺垫,她可以死了。
故事讲到这里,“小丑”已经完全蜕变了。
蜕变的小丑需要干什么?
电影里的小丑选择把自己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自己杀人的秘密公之于众。并且一不做二不休,顺便来一场现场直播的杀人!够震撼,够给力。
这是小丑的谋划?还是作为一个精神病人的错乱的肆意妄为?他对于死亡的理解,或许真的如他记事本里写的那样。
这一切让暴乱加剧。
最后,在无比骚乱的街头,小丑被暴徒解救。这成了庆典,暴徒的庆典。
小丑,是大多数人?还是小部分人?或许,只在于一张面具!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在新闻里的,香港的蒙面“暴徒”们。
他们倚仗的不就是一副面具吗?
谁都会有诉求,而天下也不是完全公平的天下。但是,恶就是恶,以一切理由作恶都改变不了恶的本质,只会让社会变得更加糟糕。如果要问我,怎么样才能让这样的小丑不再出现,我,大概不知道的!
没看过的,订阅号: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回复:小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