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对着稿子大纲一通瞎比划,贫穷又懒惰的我,决定以后都把日更计划排到系列任务的末段。
为啥?
就像昨天日更里提到的那样,我得把潜意识不愿意开始的、觉得不好整的事儿先给整了。大石头放下了,我才能安安心心、轻轻松松,没有压力地去写点真心话;又或者,舒舒服服地去看会儿书,惬意地喝着小温水,感受冬日心头的一点暖。
所以啊,今天早上一起来,我就打开word文档,化身为龟速码字工了。
这份稿子,拟写字数是2000字。而我呢,一直又是一个特别龟速而且龟毛的人(说白了就是很懒)。在敲字的这个过程中,就忍不住要反复删改。所以,让我一口气(比如1-2小时以内)码完,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之前,我也经常受这个习惯所累,一篇几千字的稿,能被我拖拉好些天,直到最末赶工完成。
这次就不一样了。写完标题,我就把全文分成了4个部分。01-04的数字标好,再开始催眠自己:每个部分就500字而已。五百字,简书写篇日记的事儿。这么点字数你都写不到吗?
有想法时,对着键盘噼里啪啦一通操作,几百字也很快就码出来了。到了需要琢磨的地方,比如上下逻辑的衔接,两个部分的转折,就会喝口水,从座位上起来转一转,思路打开了再继续写。
但关键的一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断掉这个“写稿”的状态。
前三个部分都码完的时候,第四部分的收尾其实算相对容易了。当时,玩心特重的我,脑子里就闪过一个念头:要不看期XXX再写?就几百字了。
还好,我对自己的“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有着非常深刻且清晰的认识。晃晃脑袋,我很快就把这个堕落的想法从脑海里甩了出去。
想啥呢?撸起袖子,继续干啊!
说来也奇怪,原先我写出来的稿子大纲,是比较杂乱的。提了很多个点,但大多都是在重复论述,而且侧重不够明显,首尾的呼应弱了些,也没想好金句什么的。可在逼自己坐下来敲键盘的过程中,有些想法就自然而然蹿出来了。怎么突出主题,那个时候有也突然有了主意。
最后,全稿写完——

很荣幸,天还没黑。
今日份的心头大石落了地。我也可以“鱼块”地做菜填肚子了。
可能对有的人来说,码字并没有什么难的,手指头只要一挨着键盘,就能啪嗒啪嗒,才思如泉涌,敲出很多字都不带歇的。但很显然,我并不属于有这种“天资”的,而且还有严重的拖延症,龟毛得要死。写完一句,状态好的时候,脑子里是有下一句,可总觉得是不是还能写得更好更顺一点儿。那状态不好的时候,就跟别提了,脑内直接一片空白。
怎么改善呢?
我的真实感受就是:别等,别磨叽。不停写就是了。
一个好的写手,绝不是被动地等待灵感降临,而是在不断锤炼自己文字的过程当中,和奇思妙想,来个浪漫的偶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