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硬读《随园诗话》读书
硬读《随园诗话》(147)

硬读《随园诗话》(147)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09:05 被阅读190次

卷四(二三)

或问:“明七子摹仿唐人,王阮亭亦摹仿唐人。何以人爱阮亭者多,爱七子者少?”余告之曰:“七子击鼓鸣钲,专唱宫商大调,易生人厌。阮亭善为角徵之声,吹竹弹丝,易入人耳。然七子如李崆峒,虽无性情,尚有气魄。阮亭于气魄、性情,俱有所短:此其所以能取悦中人,而不能牢笼上智也。”

明七子,此处指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钲,音zheng,亦名“丁宁”。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形似钟,有长柄,使用时口朝上,以槌敲击,盛行于春秋时期南方诸国。几个大小不同的钲组合在一起,成为“编钲”。 从文物考古可以看到,钲在汉、魏、晋时期的行军仪仗中仍很流行。钲为军中发布信号、约束步伐之用。《诗经·小雅·采岂》曰:“钲以静之,鼓以动之。”钲用于军事,见后汉李尤《钲铭》:“申严号令,誓饬师旅;以肃纪律,万众是听”。后来亦出现编钲,可以演奏音乐或发出比较明确的信号,当与近代军号的意义近似,但也可用于祭祀和宴乐。中国古代曾使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来指挥战斗。“鸣金”中的“金”就是指军队中作战作信号用的乐器钲。

“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是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亦称作五音。

丝竹,解释: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中人,指中等的人;常人。《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汉书·食货志上》:“数石之重,中人弗胜。” 颜师古注:“中人者,处强弱之中也。”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大凡中人三十成名,四十乃至清列(清列:高贵的官位)。”

上智,意思为上等智慧、指大智之人。《后汉书·王畅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孙子兵法·用间》:“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本人翻译:

曾有人问我:“明七子作诗摹仿唐人,王士祯也摹仿唐人。为什么人们喜爱王士祯诗的多,喜爱明七子的少?”我告诉他说:“明七子击鼓鸣钲,专唱宫商大调(指高亢有力、气势雄伟的曲调),容易使人生厌。王士祯善为角徵之声,吹竹弹丝(指江南丝竹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抒情、优美的曲调),易入人耳。但七子中如李梦阳,其诗作虽没有性情,但还有气魄。王士祯则在气魄、性情两方面,都有不足:这就是他的诗作可以取悦于中等寻常之人,而不能吸引上等智慧之人的原因。”

真老实人言:

袁枚在此借用“宫商角徵羽”在音乐中的曲调,解释了“明七子”诗与王士祯的诗均为模仿唐诗风格,为啥粉丝多寡不同的原因。打个比喻吧,王士祯的诗,属于轻音乐一类,而李梦阳的诗则属于交响乐一类。喜欢轻音乐的人,一定多过喜欢交响乐的人。但是,专业音乐家是不会被轻音乐所吸引的,他们一定是崇敬并追求交响乐作品的!袁枚不喜欢王士祯的诗,在此,通过贬低其粉丝而暗贬了一下王士祯。不过,袁枚也指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点赞者众多的诗作就是好作品吗?此问题从古到今一直争论不休,也没有确定的答案。还是读者自己去体会吧。

辨误: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袁枚误记为“崆峒”。

相关文章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随园诗话》(147)

    卷四(二三)或问:“明七子摹仿唐人,王阮亭亦摹仿唐人。何以人爱阮亭者多,爱七子者少?”余告之曰:“七子击鼓鸣钲,专...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14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ia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