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142)
第二百零五章
县领导同意拨给搬迁学校款
林新成提出试行生产责任制
8
潘主任说:“我认为,林新成提这三条措施,对提高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肯定是有效的。至于符合不符合国家政策,符合不符合当前形势,正如朱书记说的那样,分配政策是六四年定下来的,这些年来,国家只顾搞运动了,也许没有顾得上进行修改,四ⅩX虽然粉碎了,正在拨乱反正,但被四XⅩ搞乱的理论太多了,对一些是非界线还不能全部澄清。所以林新成提这三条措施,上边也没有文件精神可依,下边也没有例子可学。咱不防让他在他们大队试行试行。如果上级追查了,我也承担责任,咱让他们赶紧改过来,如果上级不追查责任,咱就让他们继续搞,甚至在大一点的范围推广推广。"
孙书记听了潘主任也支持林新成提的措施在他们大队试行,心里又增加了一层高兴,但他作为县里的一把手,还是决定把话说的原则一些,于是说道:“林新成呀,你提的搞好农业生产的三条措施,除了科学种田外,那两条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提,不管违背不违背国家分配政策,符合不符合当前形势,我也不好下结论,正如朱书记和潘主任说的那些理由。但是,对提高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搞好农业生产,肯定会有大的促进作用。朱书记和潘主任都已经表了态支持你试一试,那我也支持你试一试。但是,我得向你提个醒,文/化/大/革/命/中,对生产责任制进行过严厉批判,由于人们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一定会有人认为你是在走回头路,是在复辟资本主义,公开反对或暗地里给你使绊子做手脚,你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作最坏的打算,迎接有人对你的反对和攻击。第二呢,你在试行这个以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三项措施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进行完善,尽量作的完美,取得好的效果。你还要不断把经验和教训写出来送给我们三个,让我们看一看,如果上边有一天有了这方面的精神,你的作法符合了就大胆去作,我们去推广,如果不符合了,你就马上纠正。你们大队就作为我们三个人的一个秘密试点,符合上级精神了,成绩是你的,不符合上级精神了,责任我们替你承担。"
林新成听了很感动的说:“谢谢三位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我一定遵照三位领导的指示办,如果不符合上级精神了我自己承担责任,决不牵扯你们三位领导,反正我倒霉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再倒一次霉也不算丢人,我只是一个农民,从来也没有想着当干部,让我当个大队主任也已经知足了,顶多还当社员。如果符合上级精神了,是领导搞的试点,有了成绩,是领导支持的结果,是领导的成绩。有了经验,让你们去推广。"
孙书记说:“新成,我很欣赏你这小子敢作敢为敢于担当的精神,倒霉的时候,不但不低头,也不牵连别人。有了成绩不争不要让给别人。"
林新成笑着说:“孙书记,潘主任,朱书记,既然你们认为我的措施不错支持我可以试行,奖给我们的大型拖拉机,以现金的形式给我们吧。"
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孙书记说:“我只当你说了这一盘子事,把钱的事忘了呢。"
林新成说:“我哪能会忘呀,处理事情得有个轻重缓急,春耕生产还不到开展的时候,搬迁学校目前是我放在首位的事。"
潘主任说:“孙书记,我看给他钱算了,我们还少买一台呢,也省了我们的事,他也省了很多麻烦。"
朱书记也说可以。
孙书记当然也有心给林新成现钱,助他把学校搬迁好,反正这小子提那几项措施肯定会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便把右手抬了一下,向潘主任和朱书记伸了一个大拇指和一个小拇指,问道:“这么些怎么样?"
林新成也早已看到了,那是代表的六,绝对不是六千,因为大型拖拉机是几万的价钱。
潘主任说:“可以,别讲拖拉机值多少钱了,就给他们那么多吧,这不是对治河先进大队的一个奖励吗,咱原来研究时就说过了,对治河先进大队要重奖。"
朱书记也说:“七六年,我们县因涝灾工农业损失有七八千万,对一个治河先进大队奖励再重,也是很小很小的一个数字。他们大队既是四XX危害的重灾区,又是我们县遍远的贫困大队,又是我们县的南大门,全当是对他们大队的照顾了。"
孙书记就笑着对林新成说:“新成,一台拖拉机是值不了那么多钱的,我考虑着其他费用,取个整数,给你六万吧,也是一个吉利数,六六大顺,你该滿意了吧。"
林新成慌忙站起来,向三位领导深深的鞠了一个躬说道:“感谢孙书记,感谢潘主任,感谢朱书记,县委给我们六万,教育局给我们三万,我们还有两万,有了这十一万块钱,我一定把我们的小学校建成一个质量一流的好学校。"
孙书记让林新成坐下。然后他又对王局长说:“王局长,咱县各大队的支书、主任,要是都象林新成一样,重视教育重视学校,咱县的教育工作还不好搞吗?"
王局长说:“那肯定好搞了,林新成这样的大队主任实在不多。"
搬迁学校的款够了,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措施又得到了领导的允许,林新成心里舒服极了。他忽然又想起了一件有关学校的事,于是又说道:“有关学校的事,我还想向几位领导请教一个事。"
孙书记问:“又有什么事呀?"
林新成说:“我们学校有一个叫刘东升的老师,这一次考上大学了,学校就少了一位老师,我想让一个右/派/分子到学校教去。"
“右派分子?为什么要让一个右/派/分/子到学校教去?"王局长不解的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