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厄运专挑苦命人?麻绳专挑细处断,那时候太年轻啊,那时候我们只想阳春三月,我们无法接受那种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厄运和接踵而至的悲剧。
那么勤奋的少安砖窑刚兴起来,规模差不多的时候,媳妇儿突然吐血。那么朴实的少平,在煤矿里自己出了矿难,可爱的晓霞还被洪水卷走。
我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我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读这书,太沉重了。我个人觉得不是,如果你因为你疼了一次,你就逃离它,你一生都怕疼。所以我在第一次读完之后,我尝试读第二次,尝试跟苦难和解。
小时候可能是生活真的太苦了,既要干农活,又要每年向学校申请免学费,生活费不够花,学校受到欺负,不敢说考试考的不好,自己哭。所以那时候特别害怕苦难要强,对吧,你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所以第一次害怕苦难。
但是你后来发现啊,其实生活不会一直为难你,它偶尔会奖励你,它奖励你的时候,你要开怀大笑,你得迎接着你得告诉自己还挺好的。
所以当所有人骂你的时候,你要记住,可能你并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么差;当所有人都夸你的时候,也请你清醒的记得,你也没有那么好,只不过是别人愿意给你个面子,让你每天能够自信起来鼓励你。
所以你得清醒再读,你就读到豁然开朗了,你就读到了面对人类命运的苦难之后,一种坚强的品质,《平凡的世界》里头,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众生相,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是如此顺遂平安的。
我们时常面对苦难,我们时常犹豫,驻足不前。我们时常在生活中找不到前进的信心。每当这个时候,你获取的来源可以是哲学,可以是深思,可以是驻足仰望星空,可以是内心的道德律。但更多时候,其实只要看一看众生相就行了。
大家都知道,《平凡世界》这本书的第三套,后面孙少平出了矿难之后,他选择体面,他戴了一个墨镜,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脸上的伤疤。他甚至去图书馆里买了一本书。你说他一个煤矿里头的工人。他买什么书呢?按照很多人的理解,对吗?你一个煤矿工人,你要买什么书呢?能说出这句话的人,本身思想认知就是偏狭的。
为什么看书不是任何一个人的权利?难道只有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的学生才有读书的权利?难道只有坐在高楼大厦里的白领才有看书的权利?难道只有坐在豪华的办公桌前的那些成功人士,才有读书的权利?
不,读书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你困的时候睡觉,你渴的时候会喝水,你饿的时候会吃饭。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顿的时候,就应该去读书,把它当成一个人本身应该有的习惯去理解,讲到这里,你就会得到一些精神食粮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