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跟着张文质写作自由写
给学校的建议(45)实施学生健康发展的“四位一体”教育

给学校的建议(45)实施学生健康发展的“四位一体”教育

作者: 郭晓滨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0:06 被阅读27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的渠道在不断拓宽,教育的内容在不断丰富,教育的方式方法在不断改进,教育的技术在不断进步,教育的目标在不断完善。要使我们的教育适应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我们就必须创新教育,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适时纳入教育,为教育所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实践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又迎来网络教育。因此,在大量实践体验之后,我们提出“四位一体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网络教育,从四个方向共同构成一体化的教育。不同的角度,利用各自的特点,发挥自身教育的内容和功能作用,共同教育学生。

我们提出实施学生健康发展的“四位一体教育”,是因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了新时代出现的新形势倒逼教育做出的新改革,是针对过去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提出来的完善措施,是完全符合教育进入新时代育人发展需要的。

一、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健康成长的主阵地。这一点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无论教育渠道多么宽广,也无论教育内容和形式多么丰富,都取代不了学校教育。

网络教育发达了,开办空中课堂和网络学校,学生可以申请网络学习,学生听取网课,甚至还有“慕课”,自己想听什么课就听什么课,想听哪个老师的课就听哪个老师的课。这些网络学校,网上授课的老师,这些网络课程,都是优质教育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仍然无法取代现实中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他们的可塑性强,在学校老师需要按照严格的计划实施教学,按照育人目标和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施教,甚至需要反复教育、强化教育、跟踪教育、与父母联系和沟通教育等,还有综合评价,所有这些可能现阶段网络教室和教师很难达成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需要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有人提出,现在普遍应用计算机了不用学习汉字书写了。果真如此吗,回答是否定的,到任何时候,作为中国人都要学习书写汉字。这是因为一方面要传承汉字,另一方面要弘扬汉字,三方面汉字本身就有积极地教育作用,四是汉字具有广泛的交流和应用价值。

在学校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各种文体活动,各种创新活动。学校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在这里能够实践社会常识,学习处事,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学习提高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甚至学习如何生存。学校这块阵地更主要的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办好学校。确保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务必依照法律办学,规范办学。依照规律办学,依照教学规律办学,依照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学校主阵地的教育作用,开展积极地有益的各种活动。依托社会、家庭和网络的应有作用,形成合力,共同育人。

二、家庭教育既要有自己的特点,又要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随着家庭教育越来越被教育行政部门所重视,有关的群众组织也相应的给予重视,大有动员家长进入学校学习家教专业知识成为育儿家长之势。这说明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应该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这是因为家庭背景、家庭习惯、家庭追求和父母受教育情况不同等因素所致,但是家庭教育无论存在什么样的差异,都必须遵守教育的法律、法规,遵守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特点爱好。

孩子是父母所生,但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不能不负责任,任其所为。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这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养了孩子不教育,肯定不对。养孩子强化教育,也可定不对。这大概就说明教育是科学的道理。

信息化时代,网络应用无所不在,早已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在家庭,如何管理孩子,教育孩子,应用网络,拒绝网络不健康的内容,控制孩子不沉溺于网络游戏,使网络成为学习交流的工具,网络资源成为自己学习、研究和创新的有价值的资源等。这些都是新时代父母有必要研究的教育新现象。

父母应该遵守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和教育孩子。除此而外,全国妇联和教育部专门为家长制发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对于家长自身建设和教育子女方法、内容和目标提出规范要求。

如德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规范:家长要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思想,自觉履行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培养子女增强爱国情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在道德行为方面,要求家长要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对家长提出要求,家长要教育培育子女的劳动意识、科学精神和法制观念,帮助子女增强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能力。鼓励子女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父母教育孩子要讲科学,讲究方法,不能凭自己主观情绪、好恶如其所谓。在教育孩子方式方法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针对子女年龄、个性特征实施教育,与子女互动互学,共同提高。

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树立榜样。这方面家长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敬业进取,言行一致,以良好的品行修养为子女作表率。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形成有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

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支持子女参加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我们的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2016年我们国家召开了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大会。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指出,注重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我们国家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教育也进入新时代。为家庭教育提出更加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所需人才。

三、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实践场所,学校应该把一部分学习内容的课堂建设在社区。社区有课堂,社区有老师,社区还有丰富的教材。因此,学校应该把社区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社区的学校,就拥有学生活动和学习的广阔空间。因此,学校应该很好地与社区联系,争取社会的合作和帮助。

为什么有的学校不能走进社区开展应有的教育?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转变观念,看不到社区在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相反把社区有的影响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现象夸大的不得了,借题把社区说的一无是处。社区是教育学生的重要资源,无可替代。如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一些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等。好事是正面教育教材,坏事是警示教育教材。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指出:学校应该“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非常明确的指明了德育工作的着眼点。也可以说这些地方都有中小学生德育的内容。同时指明了工作方法,要“主动联系”,不要等待有关部门上门服务。怎么获得这些德育内容并发挥应有作用?这就需要学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深入到各个部门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应该走进社区主动争取社区。

社区也有其教育学生、配合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社区组织,包括街道、居委会等,应该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创设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服务。图书馆、文物馆、相关企事业单位应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必要保证。社区成员应该自觉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学生安全,同时,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社区中营业性网吧,必须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一旦发现,应给与教育,甚至与所在学校,与其家长联系,共同教育学生。这方面不仅网吧的经营业主要拒绝未成年人进入,社区其他成员也应该做好监督。

还要禁止不良影视和书籍供给未成年人观看和阅读。为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中小学生在参加各项活动中,社区应该提供安全保障,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社区应该积极支持,不应排斥。学生参加社区的公共卫生清扫等义务劳动,社区成员应该支持和帮助。凡是学生参加社区的活动,社区都有责任和义务给予客观的评价。

学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如组织的参观,采访等活动。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所进行的调查、了解等有关部门都应该积极配合,提供可能的帮助。

四、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但要学会搜集和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教育和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悄悄地渗透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在家庭有网络教育,在社区有网络教育,在学校有网络教育。学校网络教育是课堂学习的方式之一,用计算机学习和学习计算机,用网络学习和学习网络知识,这些都是学校应该做到的。

信息化时代,网络教育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条件。不仅要建设好网络,还要应用好网络。因此,学生要学习好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安全上网意识,要学会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使得网络信息成为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以及交流沟通重要载体。

信息化时代,带给学生的是学校学习有计算机,“班班通”。网络进教室,进课堂,学校还有网络电视,网络教室。家庭有计算机,智能手机。社会有网吧,以及其他的网络学习或称为提供网络信息的平台到处都是。

网络给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使之成为提高学习效益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网络给家长教育孩子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传播的面积之广,良莠难辨。这就需要我们既要积极利用有价值的优质网络资源,又要高度重视警惕不健康的网络资源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部制发了《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总体目标:“到2022年,面向各级各类教育、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全面普及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实名制空间。以空间为纽带,贯通学校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核心业务,将空间作为基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环境,作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共享服务的主要渠道,作为先进文化建设和家校共育、校企共建的有效载体,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实现基于空间的教与学应用、教学管理、教育治理的常态化,加快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鼓励家长积极应用网络资源,实现家校互动常态化:“通过多种途径,使家长意识到空间是学生学习、获取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参与学校与班级教学活动、寻求学习帮助的重要途径,认识到空间是家校互动的开放环境。鼓励家长利用空间动态跟踪孩子学习过程,了解孩子发展情况,关注德育、劳动、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加强对孩子空间应用的有效监管,引导孩子科学规范地使用空间,增强家校互动,实现家校共育。”

信息化时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在改变着人们的观念。面对海量信息,学生怎么学,学什么,这些是方法问题,也是能力问题,更需要老师、家长指导,社会成员参与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网络教育问题。

二〇一九年一月三十一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学校的建议(45)实施学生健康发展的“四位一体”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br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