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要克服焦虑?了解焦虑的本源,其实焦虑还有大作用

要克服焦虑?了解焦虑的本源,其实焦虑还有大作用

作者: Supervampire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00:10 被阅读13次

焦虑,是人们在当代社会中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小到小孩,大到老人,都会有焦虑的情绪。我们都知道,人都有七情六欲,焦虑便是其中一种难以磨灭的情绪,所以无法从根源上消除,只能应用方法去克服。

每个人产生焦虑都基于某种需求的不平衡,对于工作的职场人,赚钱的欲望让人产生焦虑,升职的欲望让人产生焦虑;对于一位家庭主妇,对孩子的关心会产生焦虑,期待丈夫的爱时会产生焦虑,无所事事的时候也会产生焦虑;对于一个小孩,想要得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会产生焦虑,对别人的赞扬期许会产生焦虑。可以说,一种欲望是让人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

说焦虑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爱与自由。爱,会让人们彼此拉近距离,人与人不断产生共鸣与相恋和相依。而自由,又赋予了人的渴望,使人与人在心灵中产生一条沟梁,进而产生距离,甚至会远离。

用孩子与母亲来举例,当母亲对孩子十分溺爱时,母亲时时刻刻呵护着孩子,母亲要把全身的爱赋予孩子身上,因而,母亲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近,视乎难以分离,但当孩子想要自由的时候,孩子开始对母亲的溺爱进行反攻,试图通过多种方式远离母亲,一旦母亲松手,孩子便与母亲产生距离,母亲无法把自己全身的爱浇灌于孩子,母亲就有了焦虑的情绪。而当母亲死死不肯放手,一直粘着自己的孩子,不让他脱离,孩子在自由的追求中便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所以,爱与自由也是让人产生焦虑的根源。

焦虑的产生也可以说是源于人本性中对某种事物的追求或者是强烈的欲望。

大卫在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吵架,而大卫成了父母出气的倒霉目标。有一天,父亲和母亲禁不住吵架的折磨,他们离婚了,父亲和母亲抛弃了大卫,大卫开始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很疼爱他,可是在大卫5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大卫只能和奶奶生活。不幸的是,大卫6岁时,奶奶也去世了。大卫成了一个孤儿,政府孤儿院收留了他。在孤儿院学校里,大卫脾气变得很怪异,每当同学笑他的时候,他十分暴躁,渐渐地不说话了,然后把自己完全隔离了起来,老师也无法管教他了。

有一天,学校来了心理医生,要帮助大卫走出心中的怪圈。这位心理医生是美国著名的阿尔伯特·艾利斯。阿尔伯特用特殊的心理沟通技巧让大卫喜欢上了与他谈话,晚上几个小时的沟通,大卫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非常喜欢能得到老师的喜欢,能得到同学的赞扬,每次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我会怀疑他们不喜欢我,老师不重视我,所以我很害怕,也很忧伤,既然没有人喜欢我,那么我也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了。”

心理医生了解了大卫的真实想法后,给大卫和学校老师分别提供了一些建议。随后的日子里,大卫回到了无忧无虑快乐的学校生活。

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焦虑百害而无一益,其实不然,焦虑可以摧残一个人的心智,但它也有巨大的号召力。

众所周知的希特勒是纳粹党的老大。希特勒小时候经常受到父亲的恶打,每次做错了事情,或者有些事情让父亲不满意,父亲都要狠狠地揍他,这造就了希特勒对优秀的向往,对糟粕的愤恨。每次做事情前,希特勒都特别害怕,焦躁不安,因为一旦做不好,就要挨父亲的打。希特勒变得谨慎,因为长期的焦虑。思想变得极端,在他心中,最优秀的才是最好的,次要的就要消灭掉。希特勒长大后,因为儿时经历的影响,他觉得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而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所以他号召日耳曼人们组建一起,形成强大的纳粹集团,迫害犹太民族。之所以希特勒能号召众多的人,那是因为希特勒善于应用人们心中的焦虑和忧患,把他们紧紧连结在一起。那时恰好德国处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人们也处于忧虑的状态,希特勒带头团结周围的人们,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微信朋友圈,自媒体群体里,有些人善于把握大众的忧虑心理,特意借用热点来表述自己的观点,贩卖焦虑,引起大众的共鸣,因而达到一定的目的,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所以,面对焦虑,我们应该认清它的本质。我们无法消除焦虑,但可以克服,更可以去应用它,变成我们积极的事情,让我们不断成长和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克服焦虑?了解焦虑的本源,其实焦虑还有大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fy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