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在继续,尽管社会逐渐从兵荒马乱过渡到有条不紊,然而,死亡人数依然不断攀升,居高不下,令人忧心。
眼见着宝贝马上六个月了,要打疫苗,还得体检。可是出门就意味着要承担未知的风险,大人还好,孩子那么小,免疫力差又没办法防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出的建议也是尊重父母意愿。此刻,身为父母的我们就显得很为难。直到昨天才下定决心——打!为争取最低风险,速战速决,我们在脑海里反复演示全程,避免到时候手忙脚乱。提前打电话,问清楚最近的人流情况,手机预约,最可能早些。当天,车内准备口罩,到社区医院后,爸爸作为先锋兵,带上口罩首先前往“刺探敌情”,如果人不多,不需要再排队就来车里接我们。我们再带上口罩迅速下车,打完立马回车里,观察半小时,开车回家,洗澡换衣服。完美!
驱车出门的那一刻真是激动人心!爸爸8号就开始上班,自然不在话下,我和宝贝在家里足足憋了半个多月,连大门口都不敢迈出去一步,更别说几步之遥的公园。每天就透过窗户,眼巴巴地望着空荡荡一墙之隔的“游乐场”,虽然心痒痒,脚跟却坚定地扎在家里。车刚过公园,熟悉的一切显得新奇而可爱。怀里的小家伙也坐不住了,挣扎着在我腿上蹦跳,看了左边又舍不得右边,看到右边又舍不得左边,来来回回,左顾右盼。
想想我们还真是选对了日子,昨天还大雨滂沱,今天却是艳阳高照。而且昨晚刚刚进行了全城消杀。这么一想,心宽了不少。
一切按原计划进行。爸爸戴着口罩下车,关上车门的那一刻,一股清凉的风涌进来,真舒服啊!我在车里和宝贝开始全副武装,尽管自认为考虑周全,可还是在宝贝戴口罩这一环节卡住了。事先我们有考虑到宝贝戴口罩的问题,提前在网上搜索了两种小宝宝戴口罩的方式。可是口罩目前是稀缺资源,舍不得拿来试验。惭愧!
显然,小家伙并不“合作”。其实也怪不得她,成人的口罩对她来说实在太大了。刚带上去,不说捂住口鼻呼吸困难,光是口罩过大遮住眼睛,就足够让她“暴躁”。先说“打结旋转法”,结是打好了,旋转,怎么也转不好,只好换成“勾帽子耳朵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她还没察觉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戴上去,然后迅速转移注意力。我成功了。爸爸在后视镜里看到宝贝戴口罩的样子简直被萌化了。一路过关斩将,我们被安排在靠近门口的区域等待,爸爸先去办手续。社区的意识还是蛮强的。除了门口测体温,区域隔离,还进行了限号。这比我们想象中的安全多了。
看着戴口罩的小宝贝,一米之外全副武装的护士忍不住夸赞道:“你的宝宝真乖呀!这么小还能戴得住口罩。”“她难受得很呢……”话音刚落,巨大的口罩一下遮住了她的眼睛,她立马“沸腾”起来。
人不多,很快就轮到我们了。我架着宝贝的两个胳膊,直接把她拎到打针的护士面前。她还在和口罩斗争,这回已经从烦躁变成了哭闹。 看到台式电脑上显示的时间,我这才反应过来:口罩只是“造反”的最后一根稻草。她饿了!打针没让她疼哭,倒是让她饿哭了,意料之外。打针的护士还是坚持让她戴口罩。她断定是我们不会戴,决定亲自上手。结果,还是败下阵来,“昨天我同事六个月的孩子也戴上了呀!你的宝宝耳朵太软了,太小了。”
可想而知,体检也在眼泪中度过。可怜小家伙,每次被我抱在怀里都以为要“开饭”了。豆大的眼泪,吧嗒吧啦地流个没完。还没结束呢,医生开了单子去抽血化验。
上了二楼,人一下子比一楼多得多,我下意识地护着宝贝,尽管她哭声不止,也不敢就近喂奶。抽血的护士又有另一番理论:“这么小的孩子就不要让她带口罩了,你看她多难受啊!我们这里还好,消杀都做得很全面。你要戴出去再戴呀!”生怕因为口罩哭闹没办法扎针,我只好给她取下。抽血的过程还是挺愉快的,护士“嗒”的一声在指头上“盖了个章”,边敲桌子边挤出血,小家伙好像没那么难过,甚至冲着人家灿烂笑。
终于,我们回到了车里。小家伙又饿又困,没一会儿就睡熟了。看着她熟睡的脸,真心希望疫情快些结束,让每个小可爱都能自由玩耍,在阳光下露出灿烂的笑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