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这样一来容易和读着产生共鸣,得到认可。打开简书首页,弹出的文章都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有猎奇、明星、八卦,符合人的好奇心心理,也自然会吸引一部分人群点击观看,而一些平凡朴素的标题却鲜有人问津。
不过这样说也有些片面,比较有深度的文章有时候也会用一些吸睛的标题,才能吸引到人,不然优质的内容被埋没也是很可惜的事情!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这样做的好处便是个性独特,不随大流,坚持自我找到同类。
我就是第二种写作者,写作时心理很少装着读者,大部分事情都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描述、评论,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顾其他。
在写作这件事情上一直是顺其自然的成长,因为大家写作的目的不同,所以对待写作的态度也是千差万别。对于我来说,写作这件事就是那种需要有个地方去安放自己的情绪,记录自己的成长,除此之外若再能得到些什么便是很幸运的事了。
虽然曾经特别渴望写本书,因为榜样笑来老师和王潇都比较倡导去创作,把一份时间销售多次才是优质的出售时间的模式,然而经过两年多的写作经历才发觉个体的差异性。
潇洒姐出身在北京,妈妈是外交官,爸爸是公务员,从小到大见识的广度深度已经远超过很多人。学习经历也都是重点高中、大学,毕业就职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所以在这样的积累沉淀下去写作会比其他人更容易一些。
也不能说我们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就稍逊一筹,而是积累需要时间。沈十六在文章《写作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小事》中说道,“严格算起来,我练习写作已经7年了。从18岁开始,我正式在本子上写小说并开始投稿(之前都是写好之后,读给朋友和同学听)。跟所有没有天分的作者一样,接下来很久一段时间内,我投给杂志、报纸的稿子都石沉大海了。”由此可见写作需要时间的积累啊!
再回到为谁而写这件事上,虽然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却也可能得到的结局是相同的。比如我们今天写了一篇文章只是为自己而写,发表出去之后却意外被其他读者读到,觉得对自己也有用!那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呢?
当然利他性的文字也许更容易得到读着的青睐,然而有时候也难免有曲意迎合,心怀腹诽之意。所以坚持自我,多练笔多读书,慢慢坚持下去总会有惊喜等着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