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资治通鉴,唐纪53,公元806年
唐宪宗继位第一年
其父亲,太上皇唐顺宗刚刚驾崩,当了25年太子,却只当了半年皇帝,命苦啊
唐宪宗上台后,首先想到的也是如何治理国家。
是“勤劳庶政”,还是“端拱无为”呢?
这其实也是一个老话题了
不同领导者风格大不相同,有些管的很细;
有些则抓大放小。
究竟哪种好呢?唐宪宗与宰相杜黄裳之间有一番议论。
1.
戊午(二十四日),宪宗与宰相谈论道:“自古以来,
有些帝王为各项政务勤勉地操劳,
有些帝王却端身拱手,清静无为,
他们各自都有成功或失败的地方,怎么做才是最适当的呢?”
戊午,上与宰相论:“自古帝王,或勤劳庶政,或端拱无为,互有得失,何为而可?”
2. 杜黄裳回答说:“
帝王对上面承受着天地与国家赋予的使命,
对下面负有安抚百姓与周边民族和邦国的重任,
朝夕忧心劳苦,固然不能够自图清闲安逸。
然而,君主与臣下是各有职分的,国家的法度是有一定的程序的。
如果能够慎重地选拔天下的贤才,并且将重任托付给他们,
立功便予以奖赏,犯罪便处以刑罚,
选拔与任用出以公心,奖赏与惩罚不失信用,
那还会有什么人不肯竭尽全力为朝廷办事呢,
朝廷还会有什么寻求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杜黄裳对曰:“王者上承天地宗庙,下抚百姓四夷,夙夜忧勤,固不可自暇自逸。然上下有分,纪纲有叙,苟慎选天下贤才而委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刑,选用以公,赏刑以信,则谁不尽力,何求不获哉!
3. 贤明的君主在寻求人才时是辛劳的,而在任用人才后却是安逸的,
这便是虞舜能够清静无为而使政治修明的原因啊。
明主劳于求人,而逸于任人,此虞舜所以能无为而治者也。
4. 至于诉讼与交易等烦琐细小的事情,有各有关部门存在,不是君主所应该躬亲过问的。
过去,
秦始皇用衡器称取所阅疏表奏章,
魏明帝亲自到尚书台按验发行文书,
隋文帝议事时侍卫人员只好互传食物充饥,
对当世全无补益,却反被后人讥笑。
他们的双耳与双眼、身体与心志并非不勤劳而辛苦,但是他们致力的事情,并不合乎事理啊!
至于簿书狱市烦细之事,各有司存,非人主所宜亲也。昔秦始皇以衡石程书,魏明帝自按行尚书事,隋文帝卫士传餐,皆无补于当时,取讥于后来,其耳目形神非不勤且劳也,所务非其道也。
5. 一般说来,君主最忌不能推心置腹,臣下最忌不能竭尽忠心。如果君主怀疑他的臣下,臣下诓骗他们的君主,将要以这种局面来寻求政治修明,不是很困难吗?”宪宗认为他的话极为正确。
夫人主患不推诚,人臣患不竭忠。苟上疑其下,下欺其上,将以求理,不亦难乎!”上深然其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