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有网友告诉我,说自己遇到事儿总会敏感多疑,或者说因自己的伴侣敏感多疑让自己活得很累,凡事都小心翼翼。这的确是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不论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别人身上都会造成关系的冲突,不利于生活的稳定。

你有这样的烦心事儿吗?或者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因为一件小事而想很久,自己都觉得累,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去想?
今天还有几位朋友跟我抱怨:
“和喜欢的女孩子聊天时不小心说了一句脏话,对方会不会对我没兴趣了啊?”
“我发信息给朋友,让他帮我找工作,但他一半天都没回我,是不是不愿帮我了啊?”
“妻子看见我与一位女性朋友聊天,就说我和她有不清不楚的关系,真气人!”
其实大多人都有敏感的一面,但如果说你遇事过于敏感,让身边的人受不了,你就得想想该如何去改变了。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他的书中写道:“面对芸芸众生各式各样的毛病,有些人耿耿于怀,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视若无睹。在这方面人们的感觉各自不同,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只有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才能开朗、大度地生活下去。”
为了解释这种思维模式,他提出了敏感的反义词“钝感力”。什么是钝感力?
钝感力就是指“迟钝的能力”。当然,这里的“迟钝”指的是“心态上的迟钝”。钝感力就是让我们对他人的嫉妒和责骂不敏感,对自己的失误和挫折不敏感。我们要学会提升钝感力,尝试用“迟钝”的心态去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让自己卸下“想得太多”的心理负担,以淡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如何提高钝感力?
1.换个角度看待事情
当你为你做过的事儿懊悔和自责时,现在就试着去回忆,有多少人在你面前也是如此?
比如,面对晚回家的老公,你脱口而出:“这么晚回来,是被美女给粘住了?”然后,你又后悔了,开始自责,甚至愧疚老半天,为啥对老公乱猜疑呢?
这时,你可以想想,老公不也在我面前说过类似的话?以前自己天天做面膜,老公说:“脸弄那么漂亮给外面哪个男人看呀?”我想,当时你的老公也会自责。
当然,我并不是教你如何去原谅自己的惯性猜疑,而是让你真正卸下心理负担,不用太自责。
对待伴侣对待朋友都是如此,你会发现他们并不会因为你做了一件蠢事说了一句难听的话而改变对你的看法,他们更在乎的是你的常态。
2.直接大于推理
当我们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去推理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却永远得不到确定的答案,何不直接去问呢?
比如,你在工作上做出了很突出的成绩,但是老板却视若不见,反而表扬不如你的同事,于是你在那儿想一半天。我建议你,直接去问,尴尬一点儿没关系,至少你找到了答案,说不定你还有豁然开朗的好机会。
3.减少危机感,乐观一些
拿创业失败的例子来说。我们有的人经常做最坏的想象:“我创业几次都失败了,说明我不行,干脆就老老实实做个上班族,再也不去创业了,万一又失败了呢?”“创业好难,成功跟我无缘!”
如果不去分析创业无果的原因,一味的否定自己的能力,你可能会错过一个绝佳好的机会。或许你只失败了两次,但遇到了好的机会却不敢去把握。所以,我们不能用“万一”去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
所以,尝试更加乐观的去看待一件事情吧,创造好心情,好事儿滚滚来!
有时候,敏感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注意到情绪的变化,更容易发现事情的细节,所以我们努力去做到谨小慎微。但是,这就常常带来自寻烦恼的结果。虽然钝感可能让我们觉得很木讷、天然呆,但是有时候却可以让我们获得轻松愉快。
所以,不要想多余的事儿,大胆自信往前走吧!不要被身边闲言碎语、负面语言给绊住了,相信那些你最爱听或最让你开心的话,坚定向前走吧!我与你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