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本计划去超市东边的那家老奶奶家进行社会调研,但是发现家里没人,于是我和fn选择去另外的地方寻找调研对象,走在胡同的小路上,正走着,一位骑着小电动三轮的老奶奶追上我们,询问我们那位老奶奶在没在家,我们找她有啥事,就这样,一来一往,我们就聊了起来,点明我们的身份和调研的这个活动,奶奶一开始说,“书本里不是什么都有吗?”“知识都在书本里”,我说到“书本里确实有知识,但是知识和见识还真不是一回事”,福南也接道:“我们就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来长长见识,了解一些学校里不会教到的内容”。说到这里,奶奶对我们的说法表示了同意。
接下来,我们和老奶奶以唠家常的形式展开了讨论。我们首先就抛出了“村子以前和现在的变化在哪里?您觉得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从这个问题,老奶奶打开了话匣子,从以前婚嫁基本上没彩礼,到以前住房问题,再到以前人们淳朴实在的品质。和现在一对比,现在的物质生活确实比以前强许多许多,但是现在的人也确实不那么实在了。从这个话题,奶奶提到,以前的(73年)牛肉是七毛钱一斤,以前的牛肉是实实在在的牛肉,没有所谓的化学添加剂,无论是口感和质量都很好,可是现在的牛肉“我都不这么吃了”,另外,还顺带说了鸡蛋三四分钱一个,面饼子二分钱一个这些基本食物的价位。
当谈及这个婚嫁这个话题的时候,奶奶说到她是从****镇嫁到这边的,而我也是**的,***镇,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确实很大,但也很小。
老奶奶是一位基督教信徒,她的三观也确实超过绝大多数人,她自己评论自己是“心直口快,有啥就说啥,爱打抱不平;不喜欢跟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对别人的事说三道四,所以平时自己也不太爱说话,这有点儿不讨人喜欢”,但是我倒觉得,这种性格真的很好,很崇高,至少我是完全认同这种为人处世的价值观的。
这位奶奶75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当过生产队的干部,而且是党员,对于一些身边人的事情,不合理的地方都会去指正,“爱管闲事”。
对于人生经验方面,奶奶直接挑明:“先做人,再做事”,“只有做好了人,你才能立起来,你做事才会顺利一些”。而且还提到了做子女的要孝顺。对于自己的工作要热爱,“要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其实对的起父母也就算是对的起自己了,啊”
对于历史方面,奶奶也说了许多,什么“破四旧,立四新”,文化大革命,过去人对当兵的看法:“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等等。
和老一辈的人交流真的能体悟到很多,我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就有一种“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一个个鲜活的前辈)被浪费了”的感觉,因为现在都在大部分人都在追求奢侈豪华,高大上的东西,无论是房子还是平时用的东西,都讲求华丽,一提到农村,农村人,都是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刻板印象,如果这种印象存在于大部分人的观念里,谁还会走进农村,亲近乡亲?
今天的收获与思考还是挺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