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受刚开始写作写的不好的问题?
(我一直有个写作梦,最早的时候也会写些狗血小言情,后来随着对文笔、情节、桥段越发的挑剔,看的少了,也不再写了。 掌握写作的能力,势必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可我花在挑选上的时间太多,又不敢提笔尝试——我对于情节合理性近乎苛刻,而我一个写作小白势必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 我知道成长是一个过程,刚开始总是有诸多瑕疵,可是我看到那些不太合理的剧情或者描述不当的情节,我都会瞬间出戏。那这种心理放到我自己写作上面,势必瞻前顾后,迟迟不敢动笔。我想知道,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心理上接受自己和他人初次写作是有瑕疵的,没必要太过苛刻。)
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怎么接受刚开始写的不好呢?一句话:刚开始不可能写好,这是写作的常态、自然规律。甚至,以后,你成了作家,成了大师级人物,你的初稿还是不可能完美,这是无数大师级人物都承认的客观事实,不接受也得接受,咱怎么跟客观规律对着干呢?
好文章不是刚开始就能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
不管你是小白,还是大师,都一样。
海明威说:“任何一篇初稿都是臭狗屎。”
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
何其芳说:“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巴金说:“我愿意做一个‘写到死,改到死’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
叶圣陶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是在“悼红轩”中对原稿“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才定稿的。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写作时间达五年之久,在这五年里,他重写八遍,誊抄了七遍。高尔基说:“托尔斯泰把本书的校样看到七次之多,而且每次都是改得差不多等于完全重写。
左思呕心沥血,10年写成《三都赋》,使洛阳为之纸贵。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做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
所以,咱还担心刚开始写不好吗? 写不好很正常,修改就是了。
追求文章的完美本来就是永无止尽的过程。 重要的是:马上动笔写。写出初稿来,才能进行接下来的修改。才能完美它。
一句话:先完成再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