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被一个某小学家长竞选家委会的帖子刷屏了,大致内容很简单,就是说上海有个小学一年级的班级要组建家委会,然后有很多报名参选的家长都贴出了自己金光闪闪的履历,有有知名外企高管,有高级公募基金经理,还有坐拥40套房产的拆迁土豪等等,反正就是牛的不行。



大部分网友关注的是这些家长耀眼的职位、崇高的社会地位以及可以为孩子带来优渥的生长环境,对比自身条件的平凡普通,自己无法提供给孩子一个高标准的原生家庭,感叹自己的孩子又要输在起跑线上了,各种灰心丧气,负能量爆棚。
其实真的没有必要,且不说这种幻想是不是真的会发生,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竞争不过别人家的孩子。假设这种幻想真的发生了,别人家的孩子在班里叱咤风云,自己的孩子只能甘当绿叶,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欣慰的,欣慰什么呢,毕竟咱们的孩子还能和土豪高管的孩子在一个班。
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优秀教育资源都是向富人倾斜的。普通大众把孩子送进价格低廉甚至免费的公立学校,这种学校的教学宗旨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社会工具,很多公立学校的孩子崇尚读书无用论,旷课打架吸毒早孕,最后沦为社会底层。而富人都是把孩子送进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各种教育大牛想着法子逼着他们披星戴月地学习,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被培养为具有相当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能够统治社会的下一代精英。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也是社会分层的第一道机关。如果这些国家也有学校选家委会,餐馆收银员玛丽孩子所在的班级,绝不会有基金公司董事汤姆去参选家委会这种事,汤姆的孩子压根就不会上这种学校。

中国社会的阶层固化程度还不算严重,甚至可以称之为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社会之一,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虽然教育资源在全国分布并不是很平均,但是在同一个地区的基础教育上,即使有个别私立学校的存在,但总体上的教育资源分布还是比较均匀的。土豪高管竞选家委会这种事会成为社会热点,说明了家长身份存在差异性,如果是在昂贵的私立学校,全班孩子的家长都是土豪高管一类人,那么大家对彼此的身份会觉得理所当然,也就见怪不怪了。

如果在上海这种土豪精英遍地的城市,都没有形成泾渭分明的富人孩子上昂贵私立学校——平民子弟上普通公立学校的格局,那么可以预见大多数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和有钱人家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同一标准的公共基础教育,从而拥有均等的实力通过高考去竞争优质大学教育资源,而这也是教育公平最直观的体现。

土豪也许不会和你做朋友,但是你的儿子还能和土豪的儿子当同学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