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大量的网盘关闭以来,笔者一直想在家中搭建一个自己专属的私密网盘。但是由于所租房屋接入的宽带服务商(分包商)其服务器为自建,家中宽带只能获取到内网IP,无法绑定和链接公网,这个想法只能搁置。近日,在一次聚会时听朋友说有一个东西能够解决这个问题——Oray推出的蒲公英智能组网路由器,你可以搞来试试。
百度后发现Oray目前共有三款路由器,分别为X3/X5/X6,X3最便宜京东198元。由于个人也不确定这个产品到底能不能达成很好的效果,因此最终是在其官网入手。缘由嘛——是官网套装价格更优惠,而且支持8天无理由退换,一旦不靠谱也能有一个反悔的机会。
外观展示
所买套装为2台蒲公英X3路由器,均采用的是百兆有线端口,无线网络方面仅支持2.4G频段,最高速率为300Mbps。
蒲公英X3附件仅有电源适配器和说明书,无网线;主机采用双天线。
电源规格为12V 1A。
蒲公英X3为全金属外壳, LOGO置于路由上机盖正中间,正面右侧标识产品型号,左侧为指示灯,从样子上来讲比较一般。
左右两侧均采用封闭设计,无散热孔。
从左向右,分别为恢复出厂设置按钮、4*百兆LAN口、1*百兆WAN口、1*USB2.0接口和1个电源接口,也可以看到天线非可拆卸式。
底部很奇怪,居然没有脚垫设计,不得不说有点偷工减料的意思。
小结:从外观上来讲,蒲公英X3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之处,中规中矩,但并不丑。
组网实战
蒲公英路由器最大的优势就是无需公网IP,无需改变原有网络结构,所以即使没有网络管理权限,也能够实现内网穿透进行Internet访问,这也是选择这两台路由器的初衷。两台X3路由公司和家中分别布置一台,这样一来家中和公司网络就可以互访了,不用个人每天背着电脑往返于公司/家庭之间,文档传输会很方便。
因为蒲公英智能组网路由不会影响骨干网络就可实现内网各种设备的访问,因此两台路由均作为二级路由进行组网。公司这台我就将其放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这样一来不仅信号会好,而且部门内的同事也都可以使用。
连接完成后,输入管理地址蒲公英路由器即会自动识别宽带上网方式,能找到互联网络会自动联网。由于这款路由只有一个指示灯,因此在未创建智能网络状态时会呈绿灯显示,如果找不到互联网网络会亮红灯;在完成网络组建会即为蓝灯。由于是将蒲公英X3做为二级路由使用,因此联网设定为静态IP。
设置上网这款路由可以说十分简单,但也很有意思的一处是,这款路由在本地管理方面,仅能查看系统信息、设置联网方式和进行局域网设置,而不能像市面上常见的路由器一样,可以对路由器进行全面的管理,如QOS管理、WIFI密钥设置等等全部需要在联网后通过远程进行管理。
蒲公英路由器企业智能组网同绝大多数支持远程管理的路由产品一样,同样需要绑定一个Oray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进入管理界面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本地管理设置后自动转向的管理登录界面,一种是输入企业官网网址。SN码登录直接进入单一路由远程管理界面,账号登录可对多设备进行管理。
蒲公英路由智能组网很简单,在输入账号进入管理界面后依次点击管理中心-蒲公英-智能组网-立即创建网络即可,设定一个网络名称,然后添加成员输入两台路由的SN码(输入路由SN码会弹出首次登陆页面,提示补全路由管理密码和验证手机,初始化后才可智能组网),再将其选入群组后确认完成即实现智能组网。
之后可查看当前智能组网中的成员状态,路由的上网信息及联网的本地设备信息等。
点击智能组网,可对组网成员进行管理、对联网设备进行控制、对组网服务进行重启、设置加密传输等。
而进入路由管理,会发现路由的管理方式与常见家庭路由没什么太大区别,可修改上网设置、WiFi设置(SSID\密钥)、修改密码、重启路由、进行QOS控制等等。
应用中心,花生壳动态域名解析、向日葵远程开机等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免费的服务总没有收费的好,人人都懂的。目前免费的花生壳动态域名解析仅支持电信线路,其他的线路仍需开通收费服务。
小结:蒲公英路由器的特别之处仅在于Oray自主研发的异地组网技术,使得用户可以轻松的在不同地区的单位和家庭间组成虚拟的局域网,不用像专业人员一样安装/调试服务器、客户端等程序,而且可以实现内网穿透无需公网IP。不过在管理方面,蒲公英路由很多设置本地不能进入,只能在远程操作相对来讲还是略显麻烦。
效果测试
蒲公英X3的USB存储网络共享功能默认开启,因此在智能组网成功后直接插入U盘即实现了自己的初衷,穿透内网建设完成了自己的私有云空间,来看一下实际的传输效果。
在局域网环境中,个人习惯于在运行栏(WIN键+R组合键)输入局域网间的设备地址即可查看网络内共享内容。输入路由网络地址,成功进入USB存储。
本地局域网内传输文件,从电脑至路由USB存储平均速度在6MB/秒,从路由USB存储至电脑平均速度在8MB/秒左右,完全与U盘连接电脑拷贝文件时的速度没什么差别,表现不错。
在跨局域网传输文件过程中,很遗憾的遇到令人失望的一幕,无论是上传还是下载非常稳定的速度均在100KB/秒左右,相比很多家庭路由搭建的私有云空间传输速度要慢上很多。后经仔细研究发现,原来是因为我这两台路由组网并没有打通P2P通道所致,不然以单位20Mbps/秒的上行速度来讲绝不应该是这样的结果。但是研究半天还是没能找到P2P通道打不通的原因,截止发稿依然受到ORAY免费转发服务器提供的速度限制,而想要提高转发速度则是需要花钱的,费用对个人来讲并不算少。
免费的组网服务oray仅提升1Mbps/秒的转发速度,而要提升至2Mbps/秒则需要花费128元/年/成员,企业版最高也仅可提高转发速度至6Mbps/秒,花费则需要388元/年/成员,提升至4Mbps也需要228元/年/成员。对于个人用户来说真不是个很小的花费,但如果是企业来讲还是比较值的,相比用相应组网软件安装等搭建的网络来讲其胜在稳定。
除了云盘这种应用之外,通过蒲公英企业智能组网,个人还实现了网络内家庭成员PC电脑的远程控制。在云后面界面可查看到PC设备的IP地址,进入程序输入地址及账户密码即实现远程控制。
为实现家中宽带对于部分网址的限制,个人还在单脑电脑用CCProxy软件设置了代理,在家中用代理上网,瞬间切换IP地址至单位公网地址,家中不能打开的网页也瞬间打开了,虽然速度还是稍慢。
除了路由成员间的互访,Oray还提供了PC电脑端客户端程序,让人随时随地能够连接蒲公英路由器组成的内网。连接成功后可与任一网络内的成员电脑进行互传文件,在客户端点击成员,还可看与该设备是否能够连通及时延。文件传输的话同样受到Oray转发速度的限制。
在PC端程序之外,Oray还提供有两款手机端APP,一为智能组网APP,通过这款软件,用户可以访问云局域网。对于我个人来讲,这个应用可有可无,因为并不需要用手机来传输数据。相较而言,笔者认为它更适用于企业间的智能组网,用它可以实现OA办公、企业邮件等等。
一为手机远程管理APP,可通过该软件远程实现对蒲公英路由器进行管理,界面风格与市面上大多数家用路由一样,操作简单。
小结:从实际的组网效果来看,蒲公英智能组网的确极为简单,相互之间的文件传输非常容易的就可以实现。但是从传输效果来看,因不知何种原因本人所组网络无法打开P2P通道,因此只能通过Oray提供的转发服务器来进行数据传输,速度受限而导致传输大型文件时速度过慢。这点对于免费使用智能组网的用户来讲,如果如果打不通P2P通道传输影音、游戏安装文件等大型文件就会很麻烦。对企业来讲倒很简单,按需求花钱提升转发速度即可,这样网络传输数据时会更稳定,当然如果只是OA应用/财务/ERP等数据传输即使用Oray免费的100KB/秒传输速度也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了。
WiFi信号穿墙效果
笔者所购的蒲公英X3路由器仅支持2.4G频段,前面已经说过。来看信号的测试效果,测试环境为个人在北京所租的公寓。
测试点共三点,无隔墙写字台位置,隔一堵墙厨房、隔二堵墙卫生间。
在不隔墙状态下,蒲公英X3路由2.4G频段信号强度平均在-30dBm左右,最弱也在-40dBm范围以内,相比原有路由信号强度要好很多。
在隔1堵墙的厨房,蒲公英X3路由2.4G频段信号基本在-50dBm左右浮动,波动幅度相比不隔堵状态略差,但总体信号效果还是要比家中原有路由表现要好很多。
在隔两堵墙的卫生间,蒲公英X3路由2.4G频段信号基本在-60dBm左右浮动,最弱仍在-70dBm以内,相比家中原有路由及周边路由信号仍然很好。
小结:从信号穿墙的测试效果来看,蒲公英X3路由器比家中原有路由和周边路由信号效果都要好上很多,表现堪称优异,但有点遗憾的是不支持5G网络。
总结:
综合这一段时间的表现来看,蒲公英X3这款路由器最吸引人之处就是简化了云局域网架设的整个过程,解决了大多数家庭及企业级路由无公网IP无骨干路由管理权限所造成的无法架构私密云盘及云内网的痛点。与企业间自行架设云局域网实现跨区域内网互联访问相比,蒲公英路由器完全是傻瓜式的。简洁明了的Web配置界面,只需简单几下点击就能轻松互联起公司和家庭之间的网络,突破内网限制实现云盘互动、跨网电脑之间的文件传输和多个地点的随时随地的OA办公,所以在企业用途方面其优势的确明显,因为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没有专职网管。
从实际效果来讲,用蒲公英路由器组网的确很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传输大型文件时必须打通P2P通道,不然就会受到Oray免费转发速度1Mbps/秒的限制,传输速度过慢了。另外就是如果这款路由还能够支持5G频段的话,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单台路由需要198元对于普通个人用户来说已经不能算是便宜了。
最后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希望蒲公英厂家能够考虑在本地管理中加入WiFi密钥的设置,因为本地管理中没有单独设置这一项,很容易造成蹭网这种行为的发生。另外如果是企业应用,笔者更希望能够增加一些成员账户及密钥,与管理账户区别开来,以防恶意或误操作造成的网络故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