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芳华》| 我们都只是时代洪流中的沙砾

《芳华》| 我们都只是时代洪流中的沙砾

作者: 云癸心 | 来源:发表于2017-12-23 19:49 被阅读45次

这是一部讲述在70年代的文工团青年们在时代背景下的成长故事。没有刻意戳观众泪点,情到深处自然感动,哀而不伤,甚至你都不知道为什么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

70年代,我们国家动荡又是变革的年代。涉及到文革,粉碎四人帮,唐山大地震,毛泽东逝世,78年大洪水,79年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具有明显中国时代印记的事件。 

电影一开始映入眼帘的八一制片厂的字样,把人一下子拉回了70年代。影片中没有歌颂也没有批判,贯穿全片的,只有多舛的人物命运。

影片饱和度非常高的配色,整个视觉体验就像那些年一颗红心向太阳的热情。红只要最正的大红,红旗,帽子上的五角星,毛主席的宣传画,那一片中国红,是热血也是青春最耀眼的颜色。

在那个灰色的文革年代,唯一可以看见彩色的地方大概就是文工团了。以大量的彩色衬托芳华,只想带给人们关于70年代美好的回忆,尽管它现实中并不那么美好。 

首先一个长镜头引人入胜,文工团队员们在排练芭蕾舞剧,少女们修长的身形和优美的舞姿,天鹅一般的气质,随着乐团的鼓点节奏时快时慢,脚尖轻触地面,身体跳跃在半空,欢快的精灵在舞蹈。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何小萍的部队生活开始了,一起军装事件让她失去了同学们最初的尊重,日后的欺负与排挤接踵而至,这也为她的命运埋下伏笔。

文工团的生活每天就是排练,跟传统的军人形象相去甚远,女兵永远是部队里最靓丽的风景线。

女兵们洗完澡散着湿漉漉的头发,军装也随意地穿着,和男兵们打打闹闹,令我毫不犹豫联想到性感一词。

搞文艺的和那时候保守的少年少女不一样,穿着泳衣在泳池里畅游,泼水互相嬉戏。

没有人会说露大腿有伤风化,那只是掩盖不了的年轻的身体。 

陈灿用红布罩着灯制造气氛,和林丁丁、箫穗子偷偷地听邓丽君的歌;

喇叭裤衬衣墨镜的潮流由香港刮过来,箫穗子试穿后曲线尽显,看得陈灿眼睛都直了,有些难为情。

明白的人看见这些物品就勾起时代的回忆,我想这部戏可能是在找知己。  

爱情,一个禁欲的词汇。喜欢一个人是偷偷摸摸的,不敢表白,连我喜欢你四个字都露骨到让人想往地缝里钻。

刘峰和林丁丁,箫穗子、陈灿、郝淑雯的三角关系,刘峰和何小萍,最终也都各自开花结果。

在那个年代,高干子弟的飞扬跋扈,女生宿舍的排挤,做了一辈子好人的刘峰因为触摸事件就被下放,林丁丁只接受干部子弟的亲昵。

也正是在那个年代,没有人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战争开始,箫穗子被派到前线当战地记者;

刘峰上前线战斗失去了右手;何小萍战地卫生员获得荣誉之后精神失常。

十几年过去了,箫穗子成了作家,郝淑雯带着熊孩子参加签售会,跟老同学抱怨陈灿不着家。

遇到了倒卖书刊被联防大队扣押车辆的刘峰,假肢被扯下来扔了老远。

何小萍和刘峰去烈士陵园探访老战友,

“这些年,你过得好吗?”

“跟躺在这里的弟兄们比起来,我敢说不好吗?”

“你走的前一晚,我去找你,其实是有话想跟你说。”

“什么话?”

“你能抱抱我吗?”

整部影片唯一令人欣慰的地方,何小萍和刘峰可以在余生相守。

没有人在意当初是谁偷了军装,是谁往内衣里垫海绵,是谁给女同志偷藏罐头;

是谁抱了女同志受到处分,是谁假装生病不想演出,是谁身上有汗味儿;

是谁上前线做卫生员,是谁上前线断了胳膊,是谁上前线当战地记者。

无论是当作家,带孩子,还是倒卖书刊 没有后悔,大把青春年华献给祖国,无怨无悔。  

这是冯小刚和严歌苓对年轻时代文工团的回忆,也是对自己的交代。

冯导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曾写下这样的话:

“女兵这种穿军装的方式在夏天里很普遍。洗完澡,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光着脖子空堂穿上军装,把军帽塞进军挎包里走出军营。严格地说,这种着装方式是不符合条例的,但看上去却是楚楚动人。”

这是冯小刚多年来的心愿,而《芳华》正是他抒发女兵情结,同时也是缅怀曾经文工团生活的诚意之作。

编剧及小说原作者严歌苓女士也有过一段文工团的生活,电影里刘峰和林丁丁的那段爱情,原型来自严歌苓女士15岁的恋爱经历。

那时候她懵懂地爱着比她大7岁的男生,在那样一个禁忌的年代,爱情是羞涩和含蓄并且不能公开的,小严歌苓就以写信的方式表达爱慕之情。

前前后后160多封信,只要每次她写好信放在特别的地方,就摸摸第二颗扣子示意男生去取信。

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后来这些信变成了检举揭发严歌苓的证据,并且还是那个被严歌苓深深爱慕的男生亲手提交上去的。

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共同为一部作品付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在纪念曾经的青春。

影片本身是一场视觉盛宴,无论是美好的镜头,残酷的战争,血肉模糊的伤员,都真真实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不会有隔靴搔痒的不畅快之感。

加上用心的配乐,整部片子营造了一个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没有控诉也没有报复,却令人动容,激起心中对那个时代人们的理解。

对于电影主题的探讨,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无论是“好人没有好报”还是“爱情”,我个人认为《芳华》是一部新旧时代人们沟通的桥梁。

新时代的人们没见过旧时代的人,而旧时代的人经历过也不知道如何表达,正好冯小刚和严歌苓两个人一拍即合,为旧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倾诉的出口。

以后,有人问你70-80年代的人是什么样的?至少《芳华》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新时代下出生的80、90甚至00后们,也能通过对电影的解读而更好地理解父母那一辈的辛苦打拼。

芳华易逝,所有的答案都交给时间。

                                                                       文章 | 云癸心 

                                                                图片 | 《芳华》剧照 

                                                              ✿始终写心中的文字✿ 

相关文章

  • 《芳华》| 我们都只是时代洪流中的沙砾

    这是一部讲述在70年代的文工团青年们在时代背景下的成长故事。没有刻意戳观众泪点,情到深处自然感动,哀而不伤,甚至你...

  • 《芳华》——当我们都身处时代洪流

    (0) 人是时代的囚徒。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反讽。 (1) 冯小刚极少贩卖情怀。不是没有,而...

  • 年轻的星星

    和时代的洪流相比,明明大家都只是星屑而已。 为什么我们总是讴歌青春? 因为这是我们过得最用力的年纪,或许我们改变不...

  • 用三十分钟读透一本书,“王者速读法”解读系列一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被淹没在IT时代的信息洪流中,方向性和价值观常常发生令人眼花缭乱的转变。在汹涌强劲的时代洪流中,...

  • 时代洪流中的转变

    2020年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使口罩一夜成了希有物品,亦使教师一时成了网上主播。 作为教师的我,对...

  • 只有不停的修炼,才不会被它人抛弃

    我们都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滴微不足道的水,如果不拼命修炼,怎么跟上洪流,不被冲散。 一直以来我的字就不好,以前为了...

  • 《芳华》的控诉

    看完芳华,从影院出来,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很难过、很感伤。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触痛了我们内心,影院里多少人泪流满...

  • 时代的洪流

    北岛在序中这样说道:「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认如今的北京。」城门开了,时光倒转五十年...

  • 时代的洪流

    谁都是在时代的洪流地翻滚着,有的被碾压撕碎,有的成为弄潮儿,収获了时代的红利。伟大的小说就是时代的镜子,反射着普通...

  • 时代的洪流

    我们终将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前进,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时代的发展都会浩浩荡荡的呼啸而来,只会前进,不会后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芳华》| 我们都只是时代洪流中的沙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wq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