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唐·鸟窠禅师
何须问
君不见东流水
来时无踪迹
一去无穷已
君不见城上日
今暝没山去
明朝复更出
何须问 浮生情
原知浮生是梦中
何须问 浮生情
只此浮生是梦中
01
—
“浮休”典出《庄子·刻意》,此篇主要讲述“养神”之道,文中批判了离世异俗、恭良谦让、尊主强国、闲暇避世、道引养形这五种人,他们分别以“亢、修、治、无、寿”为追求,其实都是在过度依赖外在有形条件消耗自身。文中指出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才是道与德的实质,合乎天地之德的圣人之道应是“不刻意而高”。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之句便是用来讲圣人之道的。“浮休”一词由此而出。庄子认为圣人这样看待生死:生时如浮游,死时如休息。就是说圣人活着的时候可以与自然顺行,死后则与万物俱化。如此则“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所以后世以“浮休”一词表示洞悉世情无常的这样一种达观生死、任其自然、恬淡虚无、淡泊无为的处世态度。唐代白居易《永崇里观居》诗:“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宋代司马光《又代孙检讨作》诗之一:“人为天地客,处世若浮休。”
02
—
与之相关的衍生典故有:“浮生”“浮生若梦”“浮生一梦”等。“浮生”有人生在世,虚浮不定之义。
南朝宋鲍照《答客》诗:“浮生急驰电,物道险弦丝。”
明代王錂《春芜记·宴赏》:“浮生回首如驰影,能消几度闲愁闷。”
“浮生若梦”和“浮生一梦”都表示人生短暂,如梦一场。
唐代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 何?”
唐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诗:“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
今天的“浮休”和“浮生”就讲到这里啦!下期见咯~
微信公众号:xinghecha
喜爱国学、喜爱古诗文的小伙伴欢迎来玩唷~ ^_^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