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定期整理旧物,每次都找出几大袋东西,分类处理后为家里腾出不少空间。收拾起来才知道,舍不得的书、懒得理的衣服和考虑到以后会用到的包装袋渐渐占据越来越多的空间。旧物在不知不觉中累积着,而决定“断舍离”就在那么一瞬,我以为要酝酿很久才会磨磨蹭蹭做减法呢。
也到了喜欢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时候,也发觉越简单越迷人。收拾好的桌子上,除了当下需要的,别无他物,写东西更加专注了,思绪都没那么复杂了。仔细想想,随时都可以做减法。
减少与目标无关的事。学校里社团招新,还有其他丰富的活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参加,而我不为所动,好像已经没有大学时融入一个社团的新鲜感了。现在目标更加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补足什么,也有固定的兴趣爱好,这些都需要花时间去培养。之前我担心自己会不会显得格格不入,后来想通了,去探索就是为了发现所追求的、热爱的事,既然我已经明确了大方向,那就好好下苦功夫,利用充裕的时间提高专业能力。
给社交做减法。平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耐心去参加社交活动,认识新朋友后基本处于弱连接状态。偶尔跟以前的老同学们还联络下,主要还是活跃在熟悉的、固定的社交圈,而且跟朋友们约见面都养成提前几天确定的习惯,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计划。一直以来都觉得,我们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吸引怎样的人,不需要太刻意和浮夸的认识方式。另外,老朋友们也会因为机缘巧合自然联系起来。总之,你若盛开,朋友自来。
让负面情绪淌走吧。旅行前我把几件好看的衣服收拾在一个小行李箱里,畅想着可以拍美美的照片,结果设置好密码锁后箱子打不开了。与其为这事生气、抱怨,还不如准备另一个方案,于是我迅速找出还能看得过去的衣服,“请出”一个靠谱的箱子,然后开心地出发了。当决心要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上时,很多小事再也无法激起心中的涟漪,因为不值当。旅行时的心情最重要,其他小插曲都可以忽略不计,不足以影响当时的心态。
兴趣爱好不贪多。想学的东西太多,有时对远处的繁华有点贪心,其实世上美好之物无穷尽,我们能拥有一二也算幸福了。除了专业课的学习,我还要练琴、锻炼、写手帐、阅读,每一项想要有真正的进步都很花时间,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都需要刻意训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最近我就准备把已经在进行的学习习惯保持,等达到一定水平稳定下来再开启新的内容。
自从做了减法后,总有一种轻装上阵的感觉。与目标无关的事不用再纠结要不要参与,果断一点,没必要患得患失了。半生不熟的场合不想去就不去了,放过自己吧。总能保持平稳的情绪,并能从消极情绪中总结经验。练琴时就沉浸在音乐中,运动时就享受大汗淋漓,写手帐时就用心记录生活点滴,不惦记还没开始的爱好了。
什么时候做减法合适呢?大概是自己觉得可以时,就那么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