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格乃的诗与远方情感的港湾秦岭集
【成语大观】成语“泾渭分明”的来历

【成语大观】成语“泾渭分明”的来历

作者: 秦巴汉275e5477c13f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06:39 被阅读0次

泾渭分明是自然奇观,又被人们用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泾渭分明是一个成语,出自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其出处还有:《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泾渭,二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这是自然奇观。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区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
据考证: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
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有人还就此撰文,认为是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泾清而渭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鸟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经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反而渭河水变得浑浊了。
西安因这一成语的缘故,在泾渭汇合处建了“泾渭湿地观光园”,每年来看“泾渭分明”的人络驿不绝。

相关文章

  • 【成语大观】成语“泾渭分明”的来历

    泾渭分明是自然奇观,又被人们用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

  • 【成语大观】成语的演变

    语义讹变是成语在发展之路上所发生的一个正常现象,有不少成语都因此被赋予了新一层的含义,并被人们广为接受。但是却也有...

  • 【成语大观】成语之最(二)

    成语是文字的精华,下面组织的成语之最,就十分有意思。 最快的流速--一泻千里 最惨重的失败--一败涂地 最有效的劳...

  • 【成语大观】出自《孟子》的成语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

  • 歃血为盟,谁执牛耳?

    原创:秦巴汉 我设有【成语大观】专题,今天这个成语,是与原意完全相反的一例。 成语:执牛耳。 释义:古代诸侯订立盟...

  • 【成语大观】动物类成语大全

    很多成语反映了人与自然,很多动物形成的成语,使我们作文说话更加生动有趣。 1、十二生肖 【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

  • 【成语大观】成语之“最”(一)

    成语是文字的精华,下面组织的成语之最,就十分有意思(与人有关)。 最大的手-一一手遮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吝...

  • 【成语大观】易用错的成语(一)

    朋友,你是否有此困惑:以为很熟悉的成语,查了词典才发现原来一直用错?写文章时想用成语,可提笔就写错字了? 这是“想...

  • 【成语大观】孔子最具智慧的成语

    《论语》本身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而成,孔子亲口说的言论我们无从所得,但是通过学...

  • 【成语大观】易用错的成语(二)

    朋友,你是否有此困惑:以为很熟悉的成语,查了词典才发现原来一直用错?写文章时想用成语,可提笔就写错字了? 这是“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语大观】成语“泾渭分明”的来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lz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