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语忽略,毁人之善,慎用教育惩戒权

一语忽略,毁人之善,慎用教育惩戒权

作者: 牛纪强 | 来源:发表于2019-07-27 16:53 被阅读0次

 

一语忽略,毁人之善,慎用教育惩戒权

一语忽略,毁人之善,慎用教育惩戒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教师具有教育惩戒权,这一说法并非新话题,但是恰好几起与教育惩戒有关的事件近期在网络发酵,教育惩戒权成为当下热门话题。回想我在高中学校工作的21年教学和管理生活,尤其是担任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经历,几起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案例浮现脑海,也有欣慰,也有遗憾。

1998年我送完第一届毕业生,所教班级高考成绩尚可,领导鼓励我担任新高一班主任工作。承蒙领导厚爱,我暗暗发誓要做就要做最好。新学期开学后,我冥思苦想,建章立制,起早贪黑,身体力行。功夫不负有心人,班里各项工作都走在年级前列,高一上学期各项活动都是一等奖。因担心自己太年轻,控不住学生,我在学生面前从来都是不拘言笑,对违纪者,轻者批评,重则怒斥,班级日志里,学生对我的评价是又敬又畏。我自认为有这两点,不怕班级管理工作抓不好。偏偏有个男生小W个性早熟一些,不吃这一套,他是个体育生,平时有些懒散,除了上课迟到,与同学偶有冲突之外,倒是也没有严重的违纪情况。但是,当时让我感觉不舒服的是,他在每次遭到批评时,眼神中流露出的不是敬畏,而是环顾左右,满不在乎。再有一次违纪被当众批评,他若无其事的表情一下激怒了我,我语带狠意,威胁给予严肃处理。他不甘示弱,急于一招治“敌”,语带不屑地说:“我自动退学,可以不?”。盛怒之下,又有学生围观,我痛快地回了句:“好啊,去收拾东西吧”。自此,小W就退学回家了。事后想想,小W也是蛮不错的学生,学习虽然差些,班级事务比较积极,至于与同学冲突,也算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错不至被劝退。自己利用学生的无知冲动为班级管理剔除了“刺头”,内心时时感觉过意不去,只能用“他自己主动退学的,并非被我逼迫”来搪塞自己的内疚。

2013年这个班级学生聚会,我因事没有参加。几个学生聚会结束后相约来看我,小W也来了,大家先主动介绍了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小W在青岛一家民企工作,凭着自己的打拼,现在也是单位的中层领导了。时隔15年,再次见到他,我主动诚恳道歉。小W宽慰我:“老师,我没有怪你的,都是我自己年少无知,不懂得珍惜上学的机会”。但是他也不无遗憾地解释说:“老师,我当时负气说出‘退学’时,内心其实希望您会挽留我,没想到真得就让我走了,当时不走的话,也许和其他同学一样也能大学毕业了”。学生是孩子,年少无知情有可原,可教师毕竟是成人,若因年轻气盛,急于求成,方法粗暴,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断了一个学生的求学之路,必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遗憾,给自己的教育良知带来愧疚。

2009年,我到另一所高中学校做了年级主任,这个学校生源差一些,违纪学生更多,在处理学生时,我经常提醒班主任,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年轻班主任,不能把学生的违纪问题一概定格处理,要分析违纪背后的原因,特别针对一些特殊性格的学生,要分析他们成长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以便对症下药。学生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一些“坏”行为是假性的,也许是为了引起同龄人的关注,并非真实的内心反馈,不能武断认定为品质问题一棒子打死。

2012年有个学生被一个年轻老师拽到我办公室,他在课堂与这位老师发生了肢体冲突。火气冲天的年轻老师显然希望把这个刺头尽快赶走。这个学生比较特殊,对于他的家庭情况我大体了解,之前也是因为他违纪,我见过他的父亲——一个懦弱、老实、矮小的农村“老头”。之所以用“老头”来称呼,是因为相对于高中生来说,他的确是位年龄偏大的家长。我让他坐下聊,他百般推辞,不肯就坐,仿佛自己犯了错误,满脸恭敬地站在一边。见我是真正关心他孩子的成长,他主动谈起了家庭情况:年轻时因为又矮小又没有本事,拖到40岁也没娶到媳妇,后来到南方贫困山区领了个媳妇回来,中年得子,不懂管教,孩子常常惹事。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在村里地位显然不高,甚至是受人歧视的,在被其他孩子欺负时,这样的父亲也不懂得怎样疏导孩子的内心冲突,所以这个学生也就形成了偏执的个性和扭曲的自尊心,与同学很难相处,自然也受不了当众之下被老师羞辱。我与年轻老师做了一番长谈,告诫他批评学生时注意语言不能过激,更不要当众动手推搡学生,跟他解释特殊学生心理工作的复杂性,同时也和这位学生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让他理解了老师的工作,并主动跟老师道歉,取得了老师的谅解。最后,我们也根据相关规定给了他一个处分,但总是给了他继续求学的机会,没有把这个孩子盲目推向社会。不管他以后发展如何,我们也算是尽到了让他完成高中学业的责任。

古往今来,教师被给予“蜡烛”“园丁”“春蚕”等等道德美誉,但归根结底教师是“人”,而且是普普通通的人,自然会有凡人的喜怒哀乐,愤怒的时候也会戾气缠身,鲁莽行事。如何让这些戾气鲁莽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就变得颇为关键。

今年我们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营活动,一位心理专家给营员做了场心理报告。大部分内容我已经忘记了,除了她教给我们的一个词汇“重说”。她提醒我们盛怒或冲动之后“重说”某些话,能够弥补过失,挽回局面,否则徒留遗憾,对此我深为赞同。2012年高考前两天,班内几个学生因为吃西瓜腹泻。为此,我召开了班会,严厉要求学生高考结束之前不得再吃西瓜等避暑水果。班会召开之后当天下午,眼见一个男生用塑料袋提着一个西瓜,匆匆奔教室而来,我怒火中烧,走上前去,夺过重重的袋子,扔进旁边的垃圾箱,只听“嘭”的一声,西瓜摔得稀烂。我接着呵斥学生:“谁给你的胆子,再去购买西瓜。”学生小声解释:“老师,是我姑姑来看我,顺便买的,不是我自己买的。”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太鲁莽了,嘴上硬,调子已经低了很多,为自己的行为辩解道:“亲戚买的也不行啊,想吃可以高考之后再吃嘛。”学生接下来的一句话把我击懵了,“老师,袋子里还有几个姑姑给煮的熟鸡蛋。”语气中明显充满了委屈和埋怨。那一刻,任何辩解都已苍白无力,唯有道歉最有力量。我用最诚恳的态度和最和气的语言把我的意思“重说”了一遍。还好,学生的情绪很快平复下来,理解了我行动的初衷,也谅解了我的莽撞。我庆幸自己能够放下老师所谓的“架子”,及时与学生沟通,没有给学生的高考留下心理阴影。因为有些事情过去了,可能就没有弥补的机会了。同期挂职研修的董老师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教师,与我交往颇深,闲谈时聊起过他的一个遗憾。老董是个烟民,为不影响学生,担任班主任时常待在窗外,隔着玻璃窥视自习课学生的举动。某次,他发现一位学生也在吸烟,他走进教室,怒斥该生。然而,学生满腹委屈,矢口否认,该事也就不了了之。这位学生毕业离校多年后,老董依然延续他的老习惯——隔窗监视。某一天他又发现一位学生头上有烟雾,仔细研究,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手里的烟腾起的烟雾被玻璃折射造成感官错觉。董老师说,那位被错怪的学生毕业后就失去联系了,应该有委屈啊。说这句话时,他语带歉意和遗憾。相处中感觉董老师非常优秀,优秀的人通常是完美主义者,越容易纠结于这些工作的失误和缺憾。

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几个事例,似乎与教育惩戒权并无多大关系,更多是教育工作责任心和专业化的问题。话题回到教育惩戒权,个人认为,尽管教育被赋予惩戒权,它的使用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不要沾染教师个人的戾气,在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出台之前,切莫把它当做尚方宝剑,随意挥杀。惩戒权使用不当,很容易变成一把双刃剑,一则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乃至断送学生求学之路,二则给教师自身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也给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难以挽回的遗憾。

                                                                                                                  2019年7月27日

一语忽略,毁人之善,慎用教育惩戒权

ʿ5)uZ

相关文章

  • 一语忽略,毁人之善,慎用教育惩戒权

    一语忽略,毁人之善,慎用教育惩戒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教师...

  • #我在看什么 4《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慎用、巧用这把双刃剑——惩戒学生的艺术 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流理论。但如何正确看待惩戒的教育价值并合理...

  • 再谈教育惩戒权

    再谈教育惩戒权 今天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权规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通...

  • 教育惩戒权

    人大代表周洪宇在两会上呼吁,“教师应具有教育惩戒权(不含体罚、辱骂、打骂)”。 对此,我举双手赞成。 但是,此呼吁...

  • 别再给我“惩戒权”了好吗

    给我们“惩戒权”了,好吗 我们只是教师,我们可以担得起教育的责任 可这“惩戒权”我们真的要不起 是它太沉,太重 更...

  • 抛开戒尺:让萱椿与杏坛共荣共茂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围绕戒尺争论不休,核心就是教育的惩戒权。 有人说,教师滥用惩戒权导致造成学生心理阴影,孩子应...

  • 合适的教育惩戒权是否应该还给老师呢?

    这里面最大的一个困难,在于惩戒权是如何定义以及如何量化。 我们现在的所有资料中都无法发现教育中的惩戒权的定义以及它...

  • 随笔

    天下之善莫善于治人 天下之恶莫恶于毁人 毁人,不仅仅只是毁人之身,另外一种毁才是可谓恶毒。就是毁掉一个人生活的希望...

  • 惩戒教育之问

    惩戒教育是否是教育组成部分? 什么是惩戒教育? 惩戒教育违法乱纪吗? 惩戒教育就是体罚吗? 惩戒教育是落后的教育吗...

  • 当教师拥有“惩戒权”后

    今天是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第38天,也是我们广大教师正式依法依规拥有“惩戒权”的38天。 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语忽略,毁人之善,慎用教育惩戒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pe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