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1890—1969),字鹤寿,客家人,祖籍福建上杭,后徙江西修水,生于湖南长沙,天赋异禀,博通古今,学贯中西,是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文学家、语言学家、著名诗人于一身的现象级国学大师,被誉为“清华园活字典"“教授中的教授”‘大师中的大师",其学术被称为“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关于陈寅恪之“恪”到底应该怎么读,历来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读kè,拒绝异读;而赵元任、季羡林、王永兴、石泉等诸多学术大家和当代大多数学者则主张读què,认为这样读是尊敬陈寅恪的客家乡音,并且把读kè视为一种没有文化素养的表现,本人就有幸而不幸地受到过这种待遇。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应该读陈寅恪(kè),把陈寅恪(kè)读成陈寅恪(què)并非有文化和尊敬陈寅恪,而是一种善意的固执与错误。
首先,“恪”在现代汉语中统一只读kè,此外没有任何其他读音。
无论是国家语委、教委和广电部联合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还是众所公认的现代汉语权威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明确规定“恪"只读kè,别无他音。陈寅恪先生才气、名气、人气再大,但也是现代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不容置疑地应该读陈寅恪(kè),而非陈寅恪(què),
其次,陈寅恪先生自己生前就认为应该读陈寅恪(kè),而非陈寅恪(què)。
“恪",古音读què,在《辞源》《国语辞典》标读què、kè二音皆可,陈寅恪先生客家乡音正好读què,所以陈寅恪先生在家人中、日常中和弟子中常常被称作陈寅恪què;但不能因为陈寅恪先生碍于亲情、人情、师生情,不宜、不便、不能纠正这种读法,就错误地认为陈寅恪先生就完全认可、赞同、甚至褒持这种读法,不应忘记陈寅恪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事实上,这一问题在陈寅恪先生生前就一直困扰着人们。有一次,有一位学者当面请教陈寅恪先生道:“到底应该称您老陈寅恪kè,还是陈寅恪què?"陈寅恪先生大度而幽默地笑着回答:“应该读陈寅恪kè,陈寅恪què是古读和乡音,人家都这么满怀善意地误读,我也不好意思一一纠正呀!"
真善美三者之间,真同善美是相乘关系,而非相加关系:真一旦为零,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烦琐并不一定意味着尊敬。叩头并不一定比招手更深挚。恪守规范才是最大的虔诚。
尊敬大师,贵在尊敬大师的人格、学术和精神,而不是以讹传讹、抱残守缺地固执其皮毛、局限和不足,对陈寅恪先生如此,对任何人都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