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五月的话,我想“仓惶”是比较贴切的。
这个五月,经历了诸多变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不单是地域空间的转换,更是心理结构的一次重塑。一场突如其来的告别,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存在与别离。一次自以为是的试图挽回,最终证明有些裂痕已经撕开了生活的口子。
在一切都显得慌乱的五月,断断续续写下了这些文字:
1、2018年4月文字回顾;
2、开始,就是一场征程;
3、一年,四季,52周,365天;
4、奋斗的意义;
5、一座城,一场梦,一次开始和坚持;
6、门前一洼水,我作五湖观;
7、你将历尽沧桑,我已竭尽绵力——读吴晓波《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8、葬礼;
9、父亲的落寞;
10、如果“521”可以替代“520”;
11、《头号玩家》——古稀老人的虚拟与现实;
12、如果后知后觉可以成为弥补;
13、《新写的旧歌》,或许也是岁月的挽歌;
14、最坚韧的生命都在磨难中包裹;
15、小小的村庄,远远的记忆,近近的时间;
16、每一场年轻都是一次飞扬;
17、凌晨三点的城市就是梦想的样子。
去年的五月,写下了第一篇公众号文章,然后开始了这一场记录自己也是找寻自我的旅程。尽管,这一程走来,少有鲜花,却荆棘丛生。可是,在这一行行文字中,依旧可以看见每一个脚印踩踏的姿势,一如当初的稚嫩而故作勇气。
人生,或许总有一个阶段需要这般的执拗,不是为了某些可以期许的东西,只是为了内心深处的某一种声音而已。于是,熬制了一碗给自己定制的鸡汤,有了这篇《一年,四季,52周,365天》。
用一场拖泥带水的离开,试图开始一次新的起航。这个世界没有先知,特别是所有的当事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沉溺于当局者迷的一场局,可是,偏偏是这种无知无畏,推动着每个人一次次努力挣脱那一个个貌似固若金汤的茧壳。
这个城市于我来说,曾经藏了一段短暂的青春,短暂到现在都记不起曾经的模样。不过还好,在未曾老去之前,我又来到了这里。这次是一场跋涉,还是同样的逗留,我自己也无法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次对于当年梦想折断翅膀的重拾与修复。
所以,在这个月凌乱的开始与适应中,每一次内心波动时,就用键盘刻下涌动的彷徨与不安,用文字穿流心间。尽管不一定释怀,却会演变为一种温润的鸡血,给予一点温暖的力量。这就有了这些写给自己的文字,《开始,就是一场征程》、《奋斗的意义》、《一座城,一场梦,一次开始和坚持》、《凌晨三点的城市,就是梦想的样子》。
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孩子了,或许是从离开家的那一刻。什么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了,或许是从发现父母头上的白发那一刻。什么时候觉得再也抵不过岁月了,或许就是开始近距离接触生离死别的那一刻。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葬礼中,我以许久未曾回归的那个乡村少年的身份,回到了那个村庄,以一种久违和悲伤的情绪,融入到了这个乡野村庄的一次汇聚与疏离之中。在近距离的与这些我曾经出发时熟悉的人相聚时,居然内心多了一层莫名的恍惚感。我把这些落寞与怀念,都藏在这些或近或远的文字中,《葬礼》、《父亲的落寞》、《小小的村庄,远远的记忆,近近的时间》。
以前,镜中月、水中花,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破镜终难圆之类的词汇,也仅限于书面上的表达而已。可是,等到岁月走到一定的路口,才明白,原来有些裂痕,弥补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那些被披上坚持和真心的外衣,以为总会戳中那些曾经陷入过热恋中人的柔软心底。可是,真正等到时光不断给予我们之后,才明白,哪有那么多的柔情蜜意,哪有那么多的你侬我侬。爱情最好的结局,就是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你我早已经成为了身边习以为常的存在而已。尽管有时会不懂珍惜,但是却不会轻易离开和不在。
在与岁月把玩过青春之后,我已经开始学着释怀,尽管有时候还会莽撞的想要讨好。或许,那些所有的心思,会被无意间轻视,甚或视而不见。只是,我会在文字中,一点点留下不是缱绻的痕迹,比如《如果“521”可以替代“520”》、《如果后知后觉可以成为弥补》。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曾经这句戳中无数文艺青年的话,犹如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次次,鼓动着我们这些敏感的心,一直延伸至望不见的远方。
于是,脚步被束缚的时候,就开始了一次次自以为的心灵出行。最近一直在读吴晓波老师关于中国企业史的浩荡、跌荡、激荡系列,自上个月跌荡与激荡之外,这个月读完了最近的那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跨度最大的浩荡也几经接近阅读尾声。
在这场浩繁的历史中,一幕幕曾经光彩艳丽的影像,重新从历史中走来。那些渐行渐远的,永远只是暂时的停留和隐藏,却从未离开与弥散。历史不会轻易忘却,但是历史又是如此的铁石心肠,不容半点奢望与柔光。
关于离我们最近的十年,舞台上的故事依旧在上演,尚未结束、有待延续,但是所幸的是,我们是这场舞台剧的亲历者。或许登不上舞台,或许远离前排,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在这场剧院中。所以,这些故事,都与你我有关,《你将历尽沧桑,我已竭尽绵力——读吴晓波《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生活已经竭尽艰难,还好,我们还有电影、音乐和书籍。尽管,汗牛充栋、良莠不齐。但是,依旧有些东西,可以轻易的就抵达内心。或直接,或缱绻,或委婉,或温暖。比如《《头号玩家》——古稀老人的虚拟与现实》、《《新写的旧歌》,或许也是岁月的挽歌》、《最坚韧的生命都在磨难中包裹》、《每一场年轻都是一次飞扬》。
总之,五月仓惶、若即若离。庆幸的是,可以在做文字回顾的时候,捡拾起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尽管时间无痕,但是却有这些曾经流经过我心底的文字,一直记录着逐渐被时间掩埋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