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静坐
修道全指·定静论

修道全指·定静论

作者: a463cc15b18a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07:39 被阅读46次

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心有主,则静亦定,动亦定。静时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去人欲存天理,尽天理之极,无人欲之私,则定无不定,而静无不静,定静所以致中。《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即一身上下四方百脉之总会,而真意、真精、真炁、真神之出入,是此义也。虚灵不昧,中之蕴也;常清常静,中之境也;若有若无,中之妙也;无过不及,中之体也;致虚守静,忘无可忘,中之极也;喜怒哀乐,将发未发之际,中之时也。邵子曰:“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此求中,则元关一窍得矣。

欲定静必守中,守中而散乱昏沉,即不能定静,必也。散乱则放下,昏沉则提起。不昏沉、不散乱,适协乎其中,则自然定静矣。

守中宫,调祖炁,目反观,耳反听,舌抵上腭,呼吸深潜,心神常定,则五炁朝元。忽焉灵光自朗,虚室生白,此其验也。

定静自然,神与炁交。人身之炁,升降随从呼吸,呼吸本根即是元关,在外则为出入,在内则为升降,吸则为入为升,呼则为出为降。心者呼吸之主,呼吸无主,神炁不交。一心炼息守元关,则心息相依。一灵常与炁相随,则神炁相守。

气血循环,原应周天之度,动中不觉也。一定静,觉脉络骨节间,升降如潮应,分毫不爽。自尾闾逆上泥丸,自泥丸顺下丹田,任督交流,河车转运,皆由定静中得之。

相关文章

  • 修道全指·定静论

    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心有主,则静亦定,动亦定。静时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去人欲存天理,尽天理之极,无人欲之私,则定无...

  • 修道全指·十字文

    学道人,求出世,先求无事。 过去事,现在事,心不提起。 未来事,也不可,思前想后。 去恶心,除妄念,须行忍辱。 扫...

  • 修道全指·七言歌

    行住坐卧四字勤,全在不离定玄门。 总要死心学无事,还要先养己身盈。 身体康泰在后坐,静修性命稳功程。 修性若还不修...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3)

    第三章论欲望得失和修行原则 无知无欲:此处指厚重淳朴。 智者:此处指投机取巧的人。 道行:修道者修为高低的称谓。 ...

  • 静心诀

    静心诀要(静学指微) 大道无多子,唯在清静一法门。故静字诀,乃为修道第一诀,一切法门,均从此一法门下手。身静则生阳...

  • 静心诀要(静学指微)

    静心诀要(静学指微) 大道无多子,唯在清静一法门。故静字诀,乃为修道第一诀,一切法门,均从此一法门下手。身静则生阳...

  • 《心灯录》显己则生显照则死

    湛愚老人 著 山顶洞人 批注 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彼不修道者不必论,即修道者,论年论月不在,真死人也。我...

  • 修道路上有多难

    修道路上有多难? 修道是“通关”,所谓「关」是指阻碍甬行的要塞,隘口。此「关」不通便达不到目的地。这裡是指阻碍...

  • 寻找专注力

    静生定,定生慧。静是指内心平静,遇事不惊,在此状态下才能产生定力,也就是专注力。 儿时因贪玩,能忘记吃饭。少年时看...

  • 欲望,恐惧与止息

    能不息而后能止,能守中而后能化,此道之妙用、天之全德也。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道全指·定静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ug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