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参加秋文境界心理课程的公益讲座。宝贝的同学妈妈载我过去了,这是我左腿半月板手术后目前走得最远的一次,感恩!
在今天的课程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更收获了心理知识,心情感悟。活动分为四个环节:暖场——分组自我介绍——家庭结构认识感悟——换位心理感受。
暖场:大风吹的游戏,让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游戏规则:先从自己身上找特点。比如戴眼镜,长头发,黑衣服等。现场选出一个主角,启动游戏(同时撤掉他的椅子),说:大风吹!
他人呼应:吹什么?
他:吹长头发
则现场所有长头发的人都要互相交换座位,抢座位。没有座位的那个人则成为下一轮主角。
游戏好处:首先让现场每位人观察自己的特点,也找到同类特点的伙伴,在争抢座位过程中,拉近彼此心理距离。
环节二:小组自我介绍(每组5人)
轮流介绍: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从事xx,认识我是你们的荣幸哦!我有很多优点,今天就先说三个: 我有一个缺点: 谢谢大家!
活动目的:增强每个人的自信心,也再次加深小团队彼此的了解。
环节三:模拟与体验家庭结构
每小组邀请一位体验者,扮演“自我”,然后邀请伙伴扮演“我”的爸爸,妈妈,先生/妻子,宝宝。用邀请的语气温柔地说,然后请他们站立你想要的位置排列。助教引导每个人说出自己所站位置的感受,并自我调整。每个人根据自我家庭情况,分析自我。得出最佳的家庭结构结论。

红色代表宝宝,小黄代表爸爸,绿色代表妈妈,大黄代表爷爷,蓝色代表奶奶。爸爸妈妈在背后给宝宝支持的力量,宝宝才能自信走向未来。爷爷奶奶默默祝福这这样的金三角家庭结构,惟愿一家人安康。
这个环节,大家的讨论争议最多,互动最好。其实生活中现实的家庭结构不都是如此理想的。有各式各样的。

如图:先生刚开始,觉得他要有责任感,在前面给宝宝保驾护航,可结果,阻碍了宝宝自己奔向未来的勇气与力量,同时拉着妻子在前方挡着就更不好。倘若妻子在后方,又会影响夫妻关系。

如图:这是我们家宝宝初次感觉的家庭结构图。他解释,爷爷奶奶在身旁,爸爸妈妈在后面支持他。
这可能跟他小时候被带回老家有些关系,也反映他渴望跟爷爷奶奶的互动。(目前在城区上学,较少回老家)虽然他最爱的还是我们。可是有时候,我们一忙起来,加班,出差,他又只能暂时回到爷爷奶奶身边。



其实,现实还有更多可能性,或者更复杂的家庭结构。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跳脱其中的视野局限,观察并调整自己的位置。
比如有个小组体验时,按照理想家庭结构,爸爸妈妈给予宝宝力量说:孩子,爸爸妈妈都会在你的身边,会时刻爱着你。爷爷奶奶会说:这好像没我们什么事。现实真的有时候如此,年轻人带着孩子到城市打拼,老人家不愿意到城市,守着老家,就倍显孤独。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互相爱彼此,不幸的家庭都会有各样的说辞。所以让爱萦绕家,才能真正巩固家的结构。
环节四 亲子交流
每两人对面放松站立,两边的关系为父母和孩子。闭眼深呼吸,感受父母的能量,孩子睁开眼,对对面的“父母”说:
妈妈,如果我做错了,你还会接纳我吗?
妈妈,如果我做错了,你还会包容我吗?
妈妈,如果我做错了,你还会爱我吗?
然后轮流多次感受,再互换角色,多次感受。
当你进入角色了,感受气氛,心理这块触动大,就特别有感觉。老师解释:亲子关系中,应该是先无条件的爱说出来,然后再表达出要求。
课程的学习感受颇多,最重要是落实行动,回来就马上跟宝宝和先生互动交流。任何学习都必须在实践检验,绝非纸上谈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