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赚钱,也是一种精神生活

作者: 涛心涛肺 | 来源:发表于2015-12-28 20:34 被阅读1524次

我几乎是常年不看电视,但自上个月初看到连续剧《温州两家人》的预告后,我便立刻将对此剧的观看列入备忘录。

三年前的《温州一家人》,我是通宵+熬夜看完的;这次,则不仅熬夜,而且还利用午休时间及上班期间的闲暇看了五六集。一遍看一遍大呼过瘾,还推荐给好几个朋友。

《温州一家人》,讲的是第一代温商的故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步步刺激,惊心动魄;而《温州两家人》,基本是第二代温商在中国加入WTO、在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温商联合起来对抗跨国资本的并购和08年金融危机、2011年之后的光伏泡沫这几段故事。

在光伏泡沫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新一轮产业危机后,早已离婚的妻子在自己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还拿出全部财产去帮前夫度过难关、昔日的竞争对手不计前嫌出手相救,温州商人在危机面前的抱团取暖,让我忍不住数次动容落泪。

三代温商

对比后发现,三代温商的区别还是蛮明显的:以周万顺、四眼为代表的第一代温商,当初创业基本上是生活所迫,就是“为了钱”,理想的色彩比较淡,但他们在创业中表现出来的韧性和激情,则让他们物质追求同时也成了“精神生活”;

以侯三寿和黄瑞诚为代表的第二代温商,他们在文化素质、视野上,都远超过第一代,他们做事也更讲究谋略、战略,他们做企业,对金钱的需求下降,而理想和情怀的色彩更浓,但跟第一代温商一样,他们也往往会为了事业而牺牲掉个人生活方面的乐趣;

黄小威、刘灵子和侯小帆所代表的第三代温商,基本上是85后,与父辈相比,这批年轻的企业家,更会玩、更讲究生活的情趣和情调,他们也会努力地做事业,但事业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追求了。

当年看《温州一家人》时,本能地跟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联系在一起;如今看《温州两家人》,则更容易跟《大败局》联系在一起。

但看这些作品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企业家,要比跟他们同龄的其他人显得更有朝气、更有活力、更年轻。

用一个比较俗套的说法,企业家这个从事着“创造性破坏”的群体,要比其他同龄人更有激情,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着更强烈的好奇心,也有更强的冒险精神;甚至,别人所孜孜以求的“稳定”,对他们来说恰恰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压抑。

与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温商相比,在感情上,我更钦佩周万顺那种农民企业家、那种“土包子”。(曾有人推断,我这种毕业于国内名校的“高材生”是不是就一定瞧不起低学历的人,百分之一万的不是啊——我曾经伪装成一个中专生去泡妞,后来,她知道我居然毕业于top5后惊讶地问我:“以前为什么要对我说自己是中专生?”我却说:“为了骗取你的崇拜啊。”可见,在水平相等的情况下,我肯定是更崇拜学历低的那个。)

以前,我曾经狭隘地认为,把钱作为最重要的追求、甚至是唯一的追求,是很“低级”的,人总得读点书、懂点艺术,才算得上是有精神生活,这样,生命才是完整的;但以周万顺为代表的无数个农民企业家,则刷新了我的偏见——

周万顺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朝气和持久的激情让人觉得,哪怕他们从来不读书、不看电影、对艺术一窍不通,哪怕金钱就是他们的“唯一追求”,他们的生命也照样是丰富的、有厚度的;

或许,他们的生活方式,在外人看来显得很单调,但对他们自身来说,却一点都不乏味,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精神生活。

通常,我们认为,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赚钱上,是对生命的辜负,但是,如果赚钱的方式是令自己快乐的、赚钱的过程能让人充满激情和活力呢?这个时候,赚钱就不能再被视为“物质欲”的体现了,相反,以充满激情的方式赚钱,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体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生活。

因此,看一个人有没有精神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质量,并不是看他做了多少看起来很文艺很高雅的事情,而是要看他在做这些事时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他所感受到的是乐趣还是负担。

比如,一个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哪怕他的学识很渊博,如果他并不喜欢教学工作,也不喜欢做学术研究,他们,他就是没有精神生活的;一个媒体的记者,哪怕他是在一个看似很有文化的领域,哪怕他的专业水平还可以,但如果他在工作的时候总是拈轻怕重、牢骚满腹、毫无激情,那么,他就是没有精神生活的。

相反,一个生产线上的工人,如果他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并且总是自发地琢磨着如何改进生产流程、提高效率,以期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那么,哪怕他的学历很低,哪怕他从来不读书,他也应该算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这并非空洞的假设,我在老东家的生产车间,就碰到过这样的员工。)

职业不分贵贱,但人们在具体的职业中的心态,一定有贵贱之分。一个快乐的清洁工,也要比一个苦逼的“知识分子”高贵得多。

通过观察,我总结出一个有意思的规律:那些以打工者的心态来赚钱的人,往往都是牢骚满腹、叫苦不迭,动辄抱怨赚钱的各种艰辛;而以老板的心态赚钱的人,则是再苦再累也在往前冲,尽管在有钱后他们也未必更幸福,但总体上,与前者相比,他们的确能从赚钱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12月初开始,朋友明月加入扯淡不二做编辑,她喜欢尝试各种新花样,给我提了不少稀奇古怪的建议,虽然,鉴于这个公众号的特点,很多方案我并未采纳,但我还是对她那些建议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能付的薪水很低,但她却特别用心。因此,我多次对明月说,你这不是以兼职员工的心态做事,你更像是一个合伙人或创始人。也正是这种“老板心态”,使得她在薪水并不高的情况下仍然能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此前,我还开玩笑跟她说,你这么热爱做语音和编辑,我觉得给你付不付薪水都没关系。

“你这么热爱这份工作,不付薪水也没关系”、“薪水低点也没关系”,这在当时虽为玩笑话,但其背后的逻辑,则是经得起推敲的——当赚钱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时候,我们对薪水的要求反而会降低。大学生的工资比农民工低,也遵循这个逻辑。(诚然,大部分大学生用来谋生的工作,并算不上是一种“精神生活”,但毕竟跟农民工相比,要好几十倍。)

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统一,用冯仑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坚持理想,顺便赚钱”。

前段时间,一个即将于明年6月份研究生毕业的朋友,冒着拿不到硕士学位证的风险,论文还没写完,就跑北京学自己热爱的越剧了。父母对她这种疯狂的举动当然无法理解,于是,以各种方式来反对,劝说她“改邪归正”。她找我求安慰,当时,我对她说:“如果你不愿意让父母来干涉你所追求的人生,那你就只有一条道路可走——让自己尽快强大起来,不再伸手向他们要钱。最好的一种结局是,即便拿不到毕业证也没关系,你也可以靠越剧来养活自己。”但她回复给我的却是:“我不想让越剧跟钱财沾上关系。就算有关系,那也是我为它投钱。”

如果这话出自一个不必为生计发愁的富二代之口,或者是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富一代”之口,我会觉得十分正常,并且欣赏她的情怀;但一个暂时还无法养活自己的穷学生也这么讲,我就只能认为她是过于理想主义,却不知天高地厚、不脚踏实地了。她的这种不识时务,甚至还有点清高和装逼的嫌疑。(我跟她关系特别好,并无恶意批判之意。)

爱越剧 也爱money

当时,我就给她灌输了一下“坚持理想、顺便赚钱”的理念。“你不必排斥靠越剧赚钱。如果你成了越剧明星了,能够靠越剧赚钱了,你父母就没有任何底气来反对你了。现在,他们反对你,并不是反对越剧,而是对你能力的不信任,因此,强迫你走一条最稳健但也可能是最平庸的正常道路。你要想让他们不反对你,就必须先证明他们对你的不信任是错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闯出一番天地给他们瞧瞧。”

能通过自己热爱的事业来赚钱养活自己,这个赚钱的过程,就是一种精神生活,并不丢人,没必要觉得不好意思。

为了对她进行更彻底的洗脑,我还对她讲了一段励志鸡汤:

当年,刚开始在人人网和博客上开始我的‘写作生涯”的时候,我也没指望能靠写作来赚一分钱,但后来,却很意外地凭此转行,到现在,收入,也比先前略高了一点点。

去年,刚开始做微信公众账号的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盈利方面的考虑(不是不爱钱,而是没有商业头脑,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就纯粹是为了毁人三观 、往高层次带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也是写给多年后的自己看,看看自己的思想变化。

但到现在,这个自媒体确实已经开始产生收入了,虽然不多,但对起先并无盈利动机的我来说,已经算是惊喜了。我并不讳言,如今每个月收到的一笔不菲的读者打赏,能让我有更强大的动力把它做好,以后,自媒体将成为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我并不是那种通过收入来获得成就感、拿金钱来衡量成功的人,但最近几个月,我还是忍不住“炫富”过几次:过不了多久,我每个月在自媒体上收到的读者打赏就可以超过1万了,广告收入和版税另计。

之所以敢如此高调地“炫富”而不怕别人鄙视我,就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做到了赚钱与追求理想的统一,我赚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生活。

相关文章

  • 拼命赚钱,也是一种精神生活

    我几乎是常年不看电视,但自上个月初看到连续剧《温州两家人》的预告后,我便立刻将对此剧的观看列入备忘录。 三年前的《...

  • 十一先生说90:花钱的艺术是什么?

    花钱的艺术是什么? 以前我是拼命的赚钱,然后把钱捂得紧紧的 现在呢,我不但拼命的赚钱,也是拼命的花钱 花钱比赚钱难...

  • 干活,也是一种精神生活

    下午回乡下,看到妈妈在田间除草。我就问她:“你的腿不痛了吗?为什么不多休息?这草不除也不要紧吧?” 我妈说:”今天...

  • 谈写作牛人堂| 写作与“商业化”

    江湖上有一种传说,人生三大赚钱阶段:拼命赚钱、玩着赚钱、躺着赚钱。 简书里,大多数人,都处在拼命赚取的阶段,一部分...

  • 《优秀的绵羊》威廉·德雷谢维奇

    前言 反思能力是精神生活的关键,而独处则是反思的前提。反思-独处-精神生活。 教育是社会表达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也是...

  • 拼命赚钱

    没有一份工作是轻松的,生活不易,唯有好好挣钱,好好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不要羡慕别人升职加薪,那是她们应得的!...

  • 拼命赚钱

    很多美好的东西 看起来都很奢侈 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 才能去拥抱它的惬意 不努力赚钱 拿什么去靠近它的美丽 辛苦拼搏...

  • 拼命赚钱

    2019年7月8号,星期一,多云 涛哥今天开完会出来跟大家宣布从这个月开始周六周末轮流值班,本周开始晚上8:30下...

  • 懊恼的小日子

    明明想拼命赚钱,可是什么都没有赚到! 甚至连拼命的做不到!我学日语也是为了赚钱,为什么就是继续不下去呢。我做保险也...

  • 拼命赚钱的人

    拼命 赚钱的人,应该也是一种态度吧!他拥有足够的动力,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成功了,他会很快乐,如果不成功,他会很痛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拼命赚钱,也是一种精神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zb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