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郑州:
您好!
回忆记起你的名字,那是在初中地理课上讲我国各省市时,听老师说郑州是我们河南的省会,就相当于北京在全国地位。我重重用红笔在我们河南地图上,把郑州两个字给深深的圈了起来,那时的郑州还只是我脑海里俩个被我圈住的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求学之路,阅历也丰富,走到地方也渐渐多了起来,这两个字也似乎开始有了生命,丰满了起来……
高二那年暑假,我到郑州居住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里,我见识了地铁,逛了好几次二七广场,登上二七纪念塔,这个时候的郑州对我来说还是颇为陌生,没有归属感。我们像是刚刚碰了面的朋友,我仔细看看它,它也仔细的让我看看,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慢慢融合,慢慢了解。
高三在我们班主任的建议下,学校让我们到郑州博物院来看看,现在想想都兴奋不已,我自幼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听说郑州是河南的省会,里面一定有好多好多古人的稀奇罕物及古籍之类的,2013年那时真好。
同学们,过了黄河大桥,就到郑州了。依靠着车窗,早上雾气刚刚散去,波涛汹涌河流从桥下不知要去哪里,郑州博物馆,我来了。
专家朱树喜说,河南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而郑州是这个发祥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上曾经“八代为州”“五朝为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全国其他众多城市无法比拟。汽车下了高速后,就如同进入了黄河般的车流,壮观非常,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和宽宽窄窄的大道,井然有序,坐着车在这里静静看着行走着的人们,车辆,建筑,也是一种享受。
踏入河南博物馆里面,的确是给我很大震撼,和老师和同学们在门口拍了集体照,老师讲完注意事项和一些安排后。我便单独行动了起来,大致看博物馆馆图,直奔我兴趣所在展厅,把整个博物院看完,离开时我转身望着壮观的博物馆,轻轻说出一句“我会在来的”,搁在现在简直不敢相信,时隔五年后我真的又来了一次。
坐着回去车上,同学们都很兴奋在车上讨论着所见所闻所震撼,我安安静静在车上一个角落里,细细播放着脑里的一幕幕,仿佛历史书上的文字得到血肉和灵魂,被激活了,栩栩如生,我感觉我好像有些东西放在那里。我与这座城市有了沟通,有了牵连,有了惦念。这一次之行,也开启我博物馆之路,在此之后的时间里,去过无锡博物馆,商丘博物,平原博物馆……
了解一个城市,去博物馆。那里,沉淀着这个城市文化,历史,辉煌,衰败,能够让我们从多方位来认识这个城市面貌。
五年后,有幸我到郑州求学。也应了当时的承诺,2018年再次来到河南博物馆,主展厅正在装修未开放,我站在门口看着不少游人在此拍照,仿佛看到了五年前的我们一班人,时间过得很快,真快,随着叹息声落下,我放佛看到了夕阳下那个少年,与城市一般在成长,这么多年过去了,少年变化了很多,城市也变化了很多,唯一没变的是五年前的那一句“我会再来的”。
重去河南博物院后,时间过的真快这个感受启迪了我,接下来在学习闲暇时间里,我都去一些地方。
比如,和同学一起到了黄河游览区,看到炎黄二帝大像,内心由衷敬畏,会场上有不少人们在举办着纪念炎黄二帝活动,我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着璀璨文明和勤劳精神,在大地上处处生长。爬上邙山,望着黄河水平静向东流去,山风吹起衣服沙沙作响,不知道这亭在此处看了多少遍水流去,也不知道多少人同我这般,站在这里远望,有诸多感。亭里不时声起,哇,这就是我们的黄河,好壮阔,好美啊!
去了一次郑州地质博物馆,让我肃然起敬。面对面着几亿年前生物,让我对生命产生无比敬畏,平常书本里和电视上看到文字和视频,现在这些东西实实在在放在了我眼前,恐龙化石蛋,远古植物化石,还有各种各样的色彩斑斓艳丽矿石,夺目惊人。还有展厅是我们河南省内各市级区域的矿质资源介绍和土壤分析,结合馆里视频,让游者得到丰富且详细还有趣的讲解。我相信每一位到这里来的人们,绝对会为此而震撼,为郑州地质博物馆而震撼,更为郑州这座城市而震撼!
又去了郑州科技馆,排了好长队。来此的人们很多,基本上都是家长带着孩子们过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让孩子们早点接受科学的启蒙,更有利于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对自身和世界充满着好奇,更助日后成长和学习。看了宇宙模型,还有各种模拟器材和设施,孩子们都玩的愉快开心。在这里,我以往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在这里被转化一台台实验器材和一个一个模拟器,让我对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楚的认识,在这里我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更感受到我的方向,不虚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