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为加拿大斯科特•扬,他利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本书呢就是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作者提出整体性学习方法,从点到面通过将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网络,其中包含结构、模型、高速公路三个方面内容。就像我们修建一座城市,首先要有城市规划图、之后去修建每栋建筑、最后再去联通他们。
信息的结构、模型就是我们的地图,这份地图包含着五张小图: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地图首先要看懂,记住并内化后才能丢掉地图自如地加以运用。
随意信息是一些散乱的点,如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电话号码、银行密码之类,这类信息理解没有难度,短期记忆也不难,但要长期记忆并能及时提取出来是很有难度的。对于这类信息的记忆需要采用联想、挂钩以及压缩法。一百以内的数字都可以联想一个实物,例如二——鹅、17——雨季、84——消毒液,之后再将指代的实物与事件内容串联成一个故事。挂钩需要我们预先指定十几个事物并按次序出现,这些事物须是是个人非常熟悉的内容,例如人体器官的排布、你家里家具排列的顺序等,记牢之后将我们需要记忆的事物一一对应再联想成故事就行,这类方法适用记忆购物清单之类的。编故事法中,故事越新奇越夸张越容易记住。压缩法常见于各类英文的缩写,例如:CHN、USA、DNA。
观点信息常出现于人们的对话聊天,用图表法来做记录会比较好,常见的图表法有流程图、概念图、图像三种,学过工程类的专业的朋友应该都见过流程图,但此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不需要代表不同含义的各种框,只要一个方框就可以了,再加上箭头表信息的流向。概念图需要将中心词写出来就行,同时也可以画一些简单的容易联想到该概念的图画。图像就是上面两者的综合了。其实现在的涂鸦笔记就是图像的一种。
过程信息通常是很有模型的一类信息,我们需要用内在化、比喻、图像、纠错等方式来处理它们。比喻、图像上文已经谈过了,我们来聊一聊内在化,内在化是结合图像、感觉、情感,让事物与我们建立深厚的联结,例如早晨仪式性的活动:开取暖器、开灯、打开手机收听节目、洗漱、喝水等等。就可以想象在朦胧中听到了闹钟轻柔的声响,伸手关掉闹钟,调到每天都要收听的节目,打开取暖器然后开灯,听着节目穿上衣服洗漱,之后再愉快的喝一杯温水,感觉身体舒畅很多。情绪、感觉都加入其中,会让我们更容易去相信这些信息。模型也需要调整,这就是纠错,对照原始的信息来源看有没有遗漏的,或者又更好的方式,也可以替换。
具体信息很常见,例如我们的身体结构,这类信息常用内在化的方式处理。
抽象信息,这类信息常见于数学、哲学等知识,它们有一个特点,逻辑性很强,这类信息我们需要做内化和比喻处理,例如行列式的计算,我们就可以想象首先需要累加左上乘以右下的数字,增加了我们左边手臂的受重,之后需要减去右上乘以左下的数字,这减轻我们左边手臂的受重。将感觉、声音等等感官与知识相连接,记忆更容易。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发现比喻与跟联想是通用的方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有意识的练习自己联想的技能。
在查看图纸理解信息的过程中,我们还常用记笔记的方法来理解记录知识,书中作者提出了笔记流的方法。笔记流就是记录重点信息并在笔记中标识各信息之间的关系。笔记流就像全景图让你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我们传统的罗列式记笔记的方法,通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在笔记流中,还会运用比喻、联想的方法,在记录的过程中,就对信息进行记忆处理。
将信息进行比喻化、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在打通他们之间的通道、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连接,通道越多知识越容易被提取。
作者还介绍了费曼学习法,费曼学习法就是假设你是老师需要把某个知识教授给毫无基础的新生,在你练习的过程中你需要用简单化、比喻的方法将知识用最容易被理解的方式讲授出来。这个过程中,如果有疑惑,不清楚的地方那么返回,去从头再来,这就是费曼学习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