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理财观:
1.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在美国,看病花掉了GDP的17%,而吃饭只花了GDP的5%。所以,何不在自己健康的时候对自己好一点,花点钱和时间去健身,少花点钱在看病和吃药?

2. 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钱的本质是对各种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量化度量。
请保姆打扫房间,就是买了她们的时间,花钱玩网游,就是买了腾讯这样的公司的工程师们的时间。
把钱有效地花掉,让自己不但享受当下,更让自己处于一个好的起点,才能有好的未来,比如有目的地看书、参加线上、线下培训班,为自己充电,都是对未来事业有益的。
3. 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
收入不高的女生整天省吃俭用买个名牌的包,又从来不舍得用,就是让生活质量变差的做法。
而省下这种满足虚荣的钱,去听音乐会,参加读书会,学习茶道、插花,可以参加很多次,得到很多次的美好。
4. 钱是靠挣出来的,而挣钱的效率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
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大部分人不会的稀缺技能,挣钱效率就能有很大提高。
在人工智能将能替代很多人类劳动的前提下,创新、创意、艺术等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能力当属于这类稀缺技能。
5. 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资、投机)光
集装箱的发明者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改变了世界,也曾经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但因一次石油投资失败破产,签下了十几亿美元的债务。
所以,投资一定要具有风险意识,绝对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投资的工具无非有:
1. 股票
2. 债券
3. 不动产
4. 未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基金
5. 金融衍生品
6. 高价值实物
这里的关键是对自己投资的产品要真正地懂,我曾经盲目投资黄金现货等金融衍生品,结果血本无归,还好占比不高。而当我对风险投资有了足够认知,又找了一家可信的机构对一个不错的标的进行了投资,达到了两年近200%的收益。
对于风险和回报的考量,有一个量化指标:夏普比率=(投资回报-无风险回报)/波动性的标准差,越高越好。另外需考虑流动性和准入成本。
有些私募产品,名义收益率看来不错,但经过各种扣费,到手的收益可能还不如大公司的P2P产品,流动行又差,是没有意义的。
围绕投资目的进行资产配置:
1. 忘掉不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
比如海外杠杆类的衍生品投资,风险又大,又耽误睡眠时间(时差原因),可以彻底忘掉了。
2. 如果长期居住在某一城市且有能力应该买房自住。
这个我深有体会,在第一套住房和改善时果断出手贷款接近自己的最大能力买房,目前不但住得舒服,房子增值可观,未来养老无忧了。
3. 股票投资可以考虑买交易成本极低的指数基金
当然在市场孕育大风险时或获利达到心理预期时也要及时止盈,不然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4. 选择一组好的债券
除了国内的国库券,一些稳健公司的债券,如果有海外资金的话,香港、美国的部分债券也可以考虑纳入配置范围。
5. 根据收入、风险承受力和用钱的时间进行股票和债券的配置
主要考虑经济周期和自己需要大笔用钱的时间,比如我现在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就没有必要去做很多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我的投资相对稳妥,以固定收益类和信用评级高的产品为主,如果有特别好的机会,也可以用少量资金尝试一下。
6. 要及时做资产再平衡
当股票收益较好时,要及时平仓一部分买债券,使股票与债券的比例接近原来的设定比例,做到资产再平衡。
像巴菲特这样的100分投资水平是一门艺术,而掌握理性的投资观,达到7~90分水平,我们的生活就能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