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寒潮来得是那么猝不及防,冬天的湿冷虽然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之一,但明显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早醒来,整个鼻腔莫名地痒,随之而来的喷嚏像连珠炮似的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城市还没有习惯安装壁挂暖气,似乎大多数的南方城市都没有这样的习惯,室内室外几乎处于相同的温度。
明想起了他的父母,每个冬天不论多冷,白天总会打开一扇窗户,冷冽的风就会顺着空隙搜搜地窜进来。当明尝试着把窗户关上的时候,都会遭到对方的阻止,保持空气流通是他们坚持不懈的真理。对比自己羸弱的体质,明就会忍不住莞尔。父母这种近似以毒攻毒的方法带来的效果却出乎意料地好,他们似乎和感冒绝缘。
毫无征兆的,就在这样一个陡然降温的早晨,那个自己曾经反复尝试着遗忘的身影,那个明渴望抓住却如同流沙逝于掌心的人,在时隔多年之后再次浮现在明的脑海之中。
明和城的相遇是在夏天即将来临的时候,端午节的前一天。说来惭愧,明至今也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对工作如是,对恋爱也是如此。从性意识觉醒以来,记忆中明还没有谈过一场完整的恋爱,但这并不代表明只满足生理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所谓『爱』的欲望,日益强烈。作为性少数群体,在并不友善的大环境下,疏于练习也好,眼高手低求而不得也罢,蹉跎几十年,明还没有过一次完整的感情经历。但生活总要继续,身体也需要得到满足,不出意外明又进入了聊天室。
那个时候聊天室还非常流行,不像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已经被APP取代。如果只需要『性』而不需要『爱』,那么聊天室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明非常熟练地在对话框里录好自己的基本情况,然后发公屏找寻和自己类似的人,不多久就收到了一个人的视频邀请。明看了一下对方的自我介绍,和自己情况类似,还比自己高几公分。
一直以来,明对比自己高大的男子都存在执念,似乎在关系中被动的一方,或多或少都追求一种被保护或者说被征服的感觉,对方和自己身体上的差异刚刚好却没有压迫感,明很自然地接受了对方的邀请。老实讲,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聊天的文字都存在着夸大和修饰的成分,为了满足生理需求的描述更是充满虚假和迎合,所以视频聊天是见面前的必要步骤。如果说以『爱』为目的初次交流还可以用文字和照片虚与委蛇、缱绻缠绵,那么以『性』为企图的接触则不需要过多的调情与试探,时间成本是游戏规则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毕竟把约炮变成一场马拉松似的拉锯战,对双方来说只能是生命的耗费。
出乎意外的,视频中的城让明感到久违的“心旷神怡”。按照当时感觉城就是竹野内丰和大谷亮平的结合体,虽然鸟窝似的头发和惺忪的眼神略显不羁,一脸的络腮胡却触动到明最兴奋的神经。那种天然散发出的男性荷尔蒙让其心跳加速,迫不及待地想立刻见到对方。让人好笑的是,当时明的脑海中居然浮现出《等待只为与你相遇》这样的日剧名称。无论出于最初的目的还是两人相遇的方式都注定这不会是一场纯爱,但接下来剧情的发展也让明始料未及。
明接城去自己家的途中和城吃了顿饭。一般而言在这样的关系中一来就吃饭的很少,更稀罕的是在明和城今后短短两个星期的相处中,外出吃饭几乎成了每天不变的主题。通过吃饭,明初识了城左手的断指,右腿的纹身;同样也是通过吃饭,明和城之间原本浓郁的情感(至少明看来是这样的)渐渐走向干涸。
毋庸讳言,初识的激情带来多巴胺的分泌让愉悦的感觉传遍全身,而欢愉结束之后双方一般只会礼貌性地说声下次有机会再联系。但这次却不同,明和城居然开始了长时间的交谈,两人都似乎想进入一种尝试交往的状态,明甚至立刻表示了想在一起。只是时过境迁之后明才意识到当时城最大的可能性是正处于感情的空窗期,而自己或许能给对方带来身体和心理上多多少少的慰藉,但城有没有真正爱过自己,或者所谓的爱有多强烈,明至今也无法确定。
可能感情中最先说出口的那个人永远处于被动,而被动的一方无论在怎样的关系中都过得战战兢兢,生怕随时被抛弃一般。又或者以这样畸形的方式开始的恋爱注定就会无疾而终。但是当感情不期而遇来临的时候,明注定要迫不及待地抓住它,哪怕短暂,哪怕刻意,哪怕会把自己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对于明来说缺乏『爱』比缺乏『性』更让他恐惧,这就像沙漠里的一杯水,明明想要活得长久需要慢慢地喝掉,但是因为缺乏而产生的渴望,还是会让自己瞬间把水一饮而尽。
明邀请城留下来过夜,城答应了,但是要先回去整理一下东西。在当下明不愿意跟城哪怕一秒中的分开,于是城带着明来到返家途中的一家大型MALL,和明共进晚餐之后安排明独自看了一场电影,到现在明还记得那场电影的名称,亦如城的手机号码,那个除了首位不是3就是0的号码。明觉得3太多不太吉利,城却只是轻轻地笑了下:“傻瓜,你不知道广东话里3的发音是'升'吗?”
现在想起来,城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同时有一些神经质。其实明又何尝不是如此,灵魂相似的人,总是存在神秘的吸引力。明和城在一起的第一晚是在长时间的对话中度过的。明依然记得城温柔地把自己揽在怀里,交流着初次见面的感受。明触碰着城的皮肤,感受着他的体温和身上散发出的独特气息。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有一点甜腻,类似于婴儿的奶香但又不完全相同。伴随着城规律起伏的心跳和低沉的嗓音,城告诉明:
“你知道吗,为了你我推掉了明天去x地的安排,那是我和同事早已约好的计划。”
“你不回家过端午节吗?”明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不了,我的老家不在这里。”城平静地回答道。
“那你老家在哪里?”
这是明第一次问起城的老家在哪里,但直到分手明也不知道城到底来自哪个城市,明只能试图从城的口音、他家里的照片、又或者反反复复小心翼翼地询问中,探寻城从何而来,但城总是很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明也不懂,自己的籍贯有什么好隐瞒的。
对于明,城就像俄罗斯套娃一般,每次见面只会透露出部分的信息。可能是时间太短的原因,直到最后明也觉得城对他有所隐瞒,但是自己却一股脑就向城全盘托出,生日、血型、喜好、厌恶,除了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明巴不得把身上有多少颗痣都告诉城。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恋爱。虽然在一段感情中不能用付出多少去衡量谁对谁错,但是从一开始就完全处于劣势的对抗,在强势的一方厌倦之后,弱势的一方注定会输得很惨,而明面对分手时刻的歇斯底里,更是让这一段感情变得狼狈不堪。
虽然在一起吃饭成了明和城每天例行的公事,但似乎城慢慢开始厌烦其吃饭的方式。明不懂为什么不喜欢点菜和在吃饭时夸夸其谈让城无法容忍,而城最后的爆发来自一场午夜电影的散场。
那是六月的一个晚上,空气有些粘腻,室内的冷气有点强。电影还没开场,明看了看身旁的城,一如既往地正襟危坐,也不和自己互动,碰他一下都怕刺激到其敏感的神经,更遑论他主动来握自己的手,这让明有些无所适从,只能把目光转向旁边一对年轻的男女。对方的打情骂俏和情侣间亲密的小动作让明有些恍惚,明不知道城为何要如此地谨小慎微,连自己这个本地人都比他胆大,并且明自认为他们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城为什么要活得这样的局促。
就在这样尴尬的氛围之中,明好不容易熬到了电影结束,时间已超过午夜12点。今天的城比平常更闷,只是自顾自地一路快走,明只能用小跑勉强跟上城的步伐。
命运的安排总是这样的猝不及防,那家影院的地面没有铺地毯而是铺的瓷砖。明当天不知道为什么穿的是一双夹脚拖鞋,撞击地板清脆的啪啪声,让城原本就不太好看的脸色变得铁青。当步入地下车库关上车门的一刹那,城就向一座沉寂已久的火山,终于毫无保留地喷发了。
城劈头盖脸地控诉着明的毛躁、在公共场合的随意、讲电话的大声、吃饭时的聒噪等等让自己再也无法忍受。城原本以为明是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但没想到明居然这么“幼稚”,这么恣意妄为。对于城疾风骤雨般的反常表现,明没有争辩,只能一如既往地先表明自己不是有意为之,再赌咒发誓今后一定不会再犯,卑微地请求城的原谅。但当爱走到了尽头,主宰游戏的人再也不愿意浪费哪怕最后一丝的怜悯,说出了明最不想听的那两个字。
“我们分手吧。”
“为什么?”
“我们不适合,真的。”
“我觉得合适,我不要分手!”
“不要再欺骗自己,你只是舍不得放手。我告诉过你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可以怨我绝情,但我也经过深思熟虑,没有办法,不好意思,我送你回家。”
车窗外今年入夏之后的第一场暴雨,终于伴随着轰鸣的雷声,倾盆而下。明看着城坚定的眼神,欲言又止。明知道城已经做出了决定,无论怎样挽留城也会离开自己。明的心很痛,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明甚至畸形地想要记住这种痛,因为只有这样,城才能更长久地留在自己心中。他不愿忘记对方,因为他真地爱过城,一种前所未有的,毫无保留的爱;一种在多年之后也能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温暖自己的爱;一种能让明感受到原来自己也值得被爱的爱。无论这种爱有多真,有多长,有多浓。
明后来去找过城,他站在城所住小区的楼下,给城发短信,告诉城自己会一直等他,直到他回来。当时城已经删掉了明的微信,明给城打电话也已经被设置,但城在明死缠烂打之后偶尔还是会回复明的短信。这一次明等了很久,还是等到了城的回信。
“忘了我吧,我已经离开这个城市。”
“我忘不掉你。”
“我是一个没有心的人,永远不会回头。你就当这是一场露水情缘,忘记我。”
“我会一直在你楼下,等你回来。”
城没有再回明的短信,而明也没有坚持等到城回来。在晚上大概八点钟的时候明还是离开了。现在想起来,明不知道当时自己到底在坚持什么,可能是想抓住突如其来的爱情不愿放手,不愿在三十多岁的年纪,在这个艰难的世道中,孤单前行。在和城分手半年之后,明最后还是开始尝试忘记城,因为明知道,爱曾经使自己情迷意乱,但当梦醒之后往事也终将随风逝去。这场短暂的爱情,无论如何还是在明死水一潭的心中,泛起过不小的波纹,才能让明在多年之后这个寒风呼啸的早晨,又想起了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