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真勇敢!”这么说,可能毁了孩子

“你真勇敢!”这么说,可能毁了孩子

作者: 凯叔讲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7-04-20 11:41 被阅读13次

凯叔说

kaishushuo

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的孩子,就相当于给一只鸟安上了蜡烛做的翅膀,看似已经可以飞了,但是其实非常危险,飞不了多远。

用圆规、尺子和橡皮,画出来的孩子,是你想要的吗?

作者|周梵   

01

有一次,我两岁多的小女儿,

因为一件事情我无法满足她,非常的失望,

然后在那里痛哭,喊叫发脾气,不依不饶。

无论我怎么安慰她、陪伴她,她都无法停止。

爸爸愤恼地离开了房间。

我于是陪着她,并且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让自己保持清明。

女儿用尽全身的力气痛哭,哭声撕裂了夜空,

她抱着我的腿,

嘴里不断喃喃地念着她没得到的东西,

满脸都是眼泪和鼻涕,并且拒绝我给她擦拭。

我看着她小小的脸庞,涨红的脸,

被悲伤和愤怒完全淹没,我内心突然充满了慈悲。

我知道这对两岁多的孩子来说很不容易,

她此刻并没有太多的智慧

来选择不同的情绪来面对这件事。

她还无法理解什么是“商店关门了”,

她所能感受到的,

就是渴望无法被满足的失望和伤心。

这份伤痛对她来说很真实,

而这就是她成长必须要经历的。

这是人们从蒙昧到清明,从本能到智慧,

从弱小到强大的必经之路。

无论对孩子或是成人都是如此,

从失去一颗棒棒糖,到好朋友的离开;

从错过喜欢的学校,到失去一个爱的人,或者损失一笔金钱……

那些我们曾经以为无法承受,

或者无法失去的东西;

那些我们以为比天还大的灾难;

终究有一天,我们会从中成长。

我们会以更有力量和智慧的状态,

选择微笑地去接受它,

并从这些经历中拿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这些体验都是极其个人化的,

旁人无法替代,也不需要替代。

而此刻,作为妈妈,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中正和稳定,

然后去陪着她。

我抱起她小小的身体,她在我的怀里放声大哭,

甚至因为愤怒还拉扯我的衣服。

我把她的头捧在怀里,什么话也没说。

我只是安静地抚摸着她的后背,

慢慢地,女儿在我怀里安静下来。

我知道,在她成长过程中,我能做的不多。

唯一能做的就是:

在她面对丧失时,不带评判地陪伴她受伤的心;

在她收获成就时,敞开心分享她的喜悦。

因为并不是每一次她心碎的时候我都会在;

也不是每次喜悦时我都有机会可以陪她分享。

经验是无法传承的,只有自己来体验。

02

当父母的力量不够时,

就无法承载孩子选择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任何一个不确定的感觉都有可能引发出内在的焦虑,

为了逃离这种焦虑感,

他们通常会有两种方式来控制。

过度干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让孩子面对这些困难是非常有必要,

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例如,幼儿学吃饭,穿衣服。

对他们来说,这些事真的很困难。

他们可能要笨手笨脚折腾好久,

会把饭菜弄到衣服上桌上全都是,

或者,因为扣不上扣子而急得大哭,

这种状况的发生

都容易引发“内在无力的养育者”的焦虑感。

他们会为了避免经历这些内心的动荡,

而阻止孩子的尝试直接自己代劳:

包括爬行的孩子正在努力爬行试图拿到两米之外的一个小玩具,而旁边的成年人看到直接“帮忙”,把那个玩具拿过来递给孩子。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被称为过度干预

事实上这种不请自来的帮助对孩子是一种打扰,

甚至说是伤害也不为过。

这会让孩子没有机会在合适的时候面对困难,

并体验到面对困难的挫败、恼怒、

泄气、烦躁等情绪。

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时候没有练习面对,

大一点之后则可能会以更大的强度爆发这些情绪。

对于更大的孩子来说,

早晨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起床、穿衣服、不要迟到,

盯着孩子做作业,也是过度干预

父母们完全没有意识到,

选择要不要赖床十分钟,

选择先看动画片还是先写作业……

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孩子每做一次选择,

都会体验到这种选择相应会带来的后果。

可能会迟到,可能路上会很慌张,

或者很困了作业还是没有做完,

孩子会从这些选择中体验到内在的感受,

不断地自我观察,并在下一次优化自己的选择。

但是,

如果父母从孩子很小时就不断地介入孩子的选择,

那么孩子就会丧失自我观察和反思的能力。

外部控制和指责的力量越大,

孩子所有的力量就都会用来保护自己

进而启动防御模式来对抗养育者,

而没有多余的注意力来关注事情本身了,

那么自然就丧失了孩子自己从中学习的机会。

过度严厉

这类父母碰到有行为问题的孩子,

最喜欢用的归因模式就是——“溺爱”

而他们所认知的溺爱,

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过度干预”的教养模式,

是一种不顾孩子内在真实需要,

一股脑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到孩子的生活中。

所以,这类严厉的父母

在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溺爱”的情况下,

为了对抗溺爱所带来的后果,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他们非常相信,孩子要变得坚强必须要经历挫折。

在某种层面上这种认知也并不是完全错误的,

但是区别就在于挫败感、失落感、无力感……

这些负面的感受不该是由父母人为创造出来的。

比如,为了让孩子学会等待和自律,

在他要求某样东西时,刻意地延迟满足或不满足,

让孩子绝望地哭得歇斯底里。

或者在孩子遇到挑战,手足无措时,

告诉孩子一堆看上去无比正确的道理,

并施加压力,期待孩子能立刻做到、坚持下去;

你不能这么没用;你要坚强;你不要怕他;

你要好好说,不要一直哭;

早知道这样你之前干嘛去了;

让你听我的,不听,你看吧……

并期待以这样的严格,

要求让孩子成为一个坚强独立勇敢的人。

这样是没用的!

孩子能够成功地走过挫折,

是因为在他们受伤无助时有父母坚实温暖的拥抱,

在支持和陪伴他们。

父母不带评判和焦虑的、稳定的、

充满接纳的力量会逐渐被孩子内化

成为他们自己的人格背景

但很多父母给的是评判和焦虑,

所以没有任何悬念的,

他们的孩子自然会把评判和焦虑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03

孩子最应该学会的就是:如何在生命中做各种各样的选择。

可是我如何能教会孩子做选择这件事呢?

答案就是——不用教,让他们多去做就好了。

因为,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告诉了孩子选择的答案,

或者直接帮孩子做选择,

那么,父母实质就不是在给予孩子学习选择的能力,

而是在剥夺他们学习选择的能力。

作为妈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

在女儿做了一些选择,

但结果自己并不满意的情况下,不带评判地陪伴她。

而不是趁这个机会,

利用她的脆弱来彰显自己的正确,

告诉她,你当初没有听我的建议是多么愚蠢。

这样,我不仅失去了支持她的机会,也失去了她的信任。

如果我这么做,她除了学习到,

“犯错之后千万不要告诉我妈”之外,什么也学不到。

而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想,这也不是所有父母想要的。

如果明明知道这样做不会有任何好结果,

还是忍不住想批评教育一番。

那是因为自己在当下失去了中心,

内在的焦虑和无力被勾出来了。

那就趁这个机会,好好面对自己的功课。

天下间,再也没有比养孩子这件事,

更有机会看清自己的了。

当你学会了对孩子不够完美的选择有更多的接纳,

自然也就能接纳自己很多个时刻不够完美的选择了。

本质上来说,

在这个生命的学校里,父母和孩子是校友关系。

父母和孩子,不就应该是这样:

彼此犯错,再彼此原谅,相互陪伴着成长吗?

凯叔问

当孩子做出错误选择的时候,你会让孩子继续,还是会阻止呢?欢迎给凯叔留言。

相关文章

  • “你真勇敢!”这么说,可能毁了孩子

    凯叔说 kaishushuo 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的孩子,就相当于给一只鸟安上了蜡烛做的翅膀,看似已经可以飞了,...

  • 不懂教育,你可能毁了孩子

    一九九零年,在河南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中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因为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老师。爷爷希望家里的生意能够兴隆,于是...

  • 「你真聪明」到底毁了多少孩子?

    我是农历十五出生的,小时候我总是能听见长辈跟我说,「十五出生的人都很聪明」。我深信不疑,所以我将自己的成绩都归功于...

  • 你的“奖励”可能正在毁了孩子

    关于是否给孩子奖励,一直都有支持和反对两种说法,青果君当老师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的书,渐渐明白一个道理,其实方法没...

  • 你的“奖励”可能正在毁了孩子

    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我们很容易与“玩”对立起来,教育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指责或是惩罚,表现不好就罚孩子学习,罚写作业,...

  • 你真勇敢

    记得曾经有一天早上,我和明哥坐大巴车从上海到苏州去办事,大巴车上满满的一车人,座无虚位。 车子大概到了京沪高速公路...

  • 你真勇敢

    我们小区高龄二胎妈妈真不少。自认为我俩孩儿相差12岁,已是不常见。没想还有大孩儿大学将毕业,小女儿还抱在怀中的。像...

  • 你真勇敢

    心里几乎天天惦记着她,想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却总是打不出电话,也发不出去微信。不知道该怎么说。该说的都已经说...

  • 你真勇敢

    同事总觉得我很小,觉得我才大学毕业,因为工作还不稳定,当知道我的孩子已经快五岁了,依然在编制上岸前的挣扎,都觉得我...

  • 你的孩子那么容易被毁,干脆就别生

    别让游戏毁了孩子、别让抖音毁了孩子、别让手机毁了孩子、别让这句话毁了孩子、别让抗生素毁了孩子、别让武侠小说毁了孩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真勇敢!”这么说,可能毁了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ak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