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中有个家在济宁的小女孩,有半年没回家了,17年底就开始念叨着想家了,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没抢到回家的火车票,于是在老乡微信群开始拼车。看来已是归心似箭了。今天的鞭炮声拉开了年的序幕,但年味似乎越来越淡,尤其是城市,记得之前在爷爷奶奶家过春节的时候,手巧的奶奶老早就开始蒸枣饽饽,大包子炸面鱼,麻花和各种合叶,还有香喷喷的鱼。奶奶都把这些放到套间的瓮里,我和妹妹像小馋猫一样,一天出溜个几个来回。每次都满意的挺着滚圆的小肚子,再也吃不下丰盛的正餐。在这期间说话也是要注意的扣了,碎了,倒了,坏了这些这不吉利的话是不能说的,我们不小心打破碗,奶奶会念叨岁岁平安。洗脸水好像到初二还是初三才能泼出去。大年初一一早鞭炮声此起彼伏,就知道饺子下锅了,拜年的人也陆陆续续来了,爷爷或老爷爷辈的叔伯堂兄都算一家子,拜到谁家属于这一大家子的都会加入这个队伍,浩浩荡荡继续到下一家去拜年。中午吃过饭下午继续。初三就要回姥姥家了,当时还没有客车之类的交通工具,20多公里需要骑自行车过去,快到的时候舅舅和哥哥们老远就迎过来了,刚进大门就闻到饭菜的香味,二舅母拉着风箱,大舅妈在大锅上炒菜,长长的正间桌子上已摆满做好的菜肴,听到我们来了,慈祥的姥姥颠着小脚,穿着干净整洁的新蓝布罩褂,掀开门帘迎了出来。大人们寒暄起来,我们就跑到距离不远的大舅家看牛,看羊,看哥哥们的小人书。这一幕幕已经定格在脑海里了,似乎已经成为春节的模板,老人们都已经不在了,可能的话现在就多陪陪父母好好过个春节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