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孩子,你为什么要撒谎?妈妈,我是被逼的?那么,是什么东西在逼迫孩子在撒谎?希望本文对你有启发。


《皇帝的新装》,在孩子说出真相后,这个故事就结束了。 但能够说出真相,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假若换一个孩子,他能说出真想吗?他有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受到父母的批评,甚至是一记耳光,“你怎么能胡说,皇帝明明穿着那么漂亮的衣服!”。
所以,那个说出真相的孩子,背后无疑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即便这个真相是让人不愉快的,仍然被父母所接受,并且和他一起喊出真相。
多数时候,我们只喜欢那些让人愉快的真相。
四岁的豆豆非常生气的跑到卧室,和妈妈说:“我恨奶奶!”妈妈非常吃惊,说到:“不,你不恨奶奶,你爱奶奶!你看奶奶对你多好,给你买玩具,带你出去玩,你怎么能说恨奶奶呢?”
但是豆豆坚持说:“不,我恨她,我不想再看到她!”这下妈妈可真的生气了,遏制不住的愤怒让她打了孩子。
豆豆当然不想再受到惩罚,所以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于是说:“妈妈,我爱奶奶!”妈妈感到非常高兴,摸摸了豆豆的头,还夸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这是《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书中的一个案例。妈妈威逼利诱,让豆豆承认自己并不恨奶奶,但真实情况是,豆豆还是恨奶奶——但这种恨真的是我们成人眼里的恨嘛!也许被妈妈打完后,那将会真的恨奶奶!因为孩子很容易把挨打等同于恨奶奶。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孩子说出这种话并不感到惊讶,更不会去打孩子,因为这不是我们中国人当下的教育模式,我们甚至还会想,这孩子真有趣,竟然说这种话。
不过,我们会极力否定孩子其它方面的真实情绪,大致过程和上面是一样的。
比如,下面的一些情况:
儿子讨厌班里的某个孩子,我们会极力告诉他,要和小朋友好好玩,怎么能讨厌别人呢?
孩子不喜欢某个老师,我们会说,老师跟你多好啊,你怎么能不喜欢老师呢!
孩子觉得数学好难,我们会说,这个很简单的,只要用点心很容易就学会了!
孩子觉得作业好多,我们会说,不多,赶快写,一会儿就写完了!
我们做这些的目的自然不是引导孩子去撒谎,我们只是害怕孩子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影响,希望孩子向好的一方面发展,热爱老师、喜欢同学、努力学习,全身都是正能量。
我们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便会对孩子一遍遍的灌输自认为正确的理念,直到孩子屈服,因为不屈服就继续给你洗脑,谁受得了!
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不和自己袒露真情,越是大了越是不愿意和自己谈心了!好像什么东西都躲着自己,瞒着自己,不愿意自己知道。
可,也许这就是我们自找的。


其实,在这之前,孩子已经给了我们无数次改正的机会,我们却深陷于自己的理论,试图按照一套错误的理念来改造自己的孩子,通过压抑孩子真实的情绪,赋予孩子所谓的正能量。
这种假情假意,孩子在能力尚小时自然会向家长屈服,因为没办法呀,你不屈服,坚持说真话,是会受到打压的,甚至是挨一顿揍的!
任何一个脑子没有问题的孩子,在遇到父母的这种高压时,都会屈服,这是人的本性。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压抑孩子的真实性情,除了孩子可能伤害到他人和自己的行为需要被限制外,孩子的任何感情都应该是被允许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这里再重复一遍,除了孩子可能伤害到他人和自己的行为需要被限制外,孩子的任何感情都应该是被允许的。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了一下孩子撒谎源头,它源自于说真话而不能。而为什么说真话都不能,是因为真话并不全是父母们期望听到的话,那么孩子最初撒谎的源头到底在那里,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心里就会很清楚了。
下节课我们将讨论如何应对孩子的撒谎,欢迎你继续收听。
希望今天的课程对你有启发,我们下节课见。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头条:https://www.toutiao.com/c/user/64121303883/#mid=1598244505380877)
文中漫画均得到作者汐沥的授权,再次表示感谢!
让我们随着这只特立独行的猫,进行一次自我成长之旅。
这是一只怎样的猫,请看《开篇:为什么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