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兹曼教授的《千年金融史》,可以说是建立金融观的必读书之一。
他把你想象中充满数学和公式,代表着复杂和系统的金融学,通俗易懂的通过史前、欧洲、中国和现代最新的科技金融发展历史,把金融从最初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现在的金融,机构有银行、证券、科技公司,衍生物有货币,债券、股票、期货等,模式有中心化,去中心化等等,会让你感觉特别的复杂。
特别是这个系统里因果关系,资产和债务的流通,各种合约之间的影响,加上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性的相互作用,会让你感觉金融不是一般人能够搞懂的。
但是戈兹曼教授并不这么认为,他把金融的底层逻辑往前推了几千年,去它的源头看了看,你就会发现,金融其实并没有这么复杂。
金融的力量,是能够让经济价值在时间上提前或延后。
金融技术,就是一个我们建造的时间机器,它不能在时间的轨道上移动我们的身体,但是可以移动我们的金钱。
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借钱。我借你200块钱,1年后还你220块。那么借贷这个金融行为,这个金融机器,就帮我把未来的钱移动到了我的面前。
这就是金融的力量。
而金钱在穿越时间的过程中,就需要面对风险,这个风险就是金融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风险进行空间上的转移。
比如买保险,这个金融行为,就是把风险从你的身上,转移到了保险公司身上,主体变了。而保险公司呢,又把这个风险给平均分摊到了很多人身上,又是一种分摊和转移。
从这两点去理解,我们可以把金融粗浅的理解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本和风险进行的一种转移。
这种转移,看似简单,但是它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比的巨大。
纵观历史,不管是一个个巨变的背后,还是一个个不变的王朝和文化背后,都可以找到金融的影子。
比如最初文字的出现,就是苏美尔人为了记账,从而在陶泥上画的符号,慢慢演化成了象形文字。
再比如人类从城邦到王国,在到帝国,就是一次次财富的获取和分配体系的升级和变化。
不同疆域,不同人口,不同层级的社会,需要完全不同的金融体系,这个体系跟不上,自然文明的层级就上不去。
就像一个公司发展,不同的人数和阶段,需要不同的薪酬和财务制度,道理是一样的。
戈兹曼教授把金融的这种作用,分成了四类。
首先第一就是时间上重新配置价值,简单的债务关系,也就是金融最浅,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合约,把未来的钱和现在的钱进行重新配置。
第二类就是重新配置风险,风险可以转移,也可以内化,还可以分担,从保险金融行业,我们可以完全理解这个过程,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远古时代去挖掘它的来源。
比如家庭的模式,一个家庭里就有一整套风险的配置机制,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对父母养老风险的转移,而外部风险的内化,就是比如通过增加劳动力来抵抗外部环境变化,风险的分担,则是家族之间的互助等等。
第三类就是重新配置资本,现代的金融体系里,银行和券商两大中心化机构,大部分的功能都是这个,就是把资本重新进行配置。
金融在这方面被诟病的最多,因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每次财富增长都会出现马太效应。
但是我们得换个角度来看问题,首先我们财富得有增长,才能来谈分配,再去考虑分配均匀与否?
每一次创新的飞跃,每一次技术和产业的突飞猛进,哪一个背后不是因为金融体系的变革和创新在起作用?
不管是赞助哥伦布的远航的女王,还是支持瓦特制造和改良蒸汽机的资本家们,这些金融创新才是文明往前走的关键之一。
而这些创新,这些资本的重新分配,带来的却是整个文明,整个人类的财富大爆发,爆发以后分配是否均匀,其实并没有办法。
因为风险也是有价值的,那些分配的多的创新者,多拿的那些只是承担风险后的溢出价值而已。
至于有钱者钱越来越多,资本的滚雪球效应,随着科技金融的创新而出现的新贵财富阶层收入的增长,这其实是金融的另一个属性了。
第四类,金融扩展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渠道和复杂程度。
金融的每一次创新,背后都是资源分配渠道的迁移,比如为什么前20年福布斯前排都是石油化工,而后二十年变成了硅谷一族?
因为风险投资这个金融创新最近几十年的爆发,直接让资金配置的渠道改变了。
而各种金融创新,比如2008年把次级贷款证券化,还有比如最近如火如荼的众筹和P2P,都在渠道上和复杂程度上做了极大的扩展。
这四类是金融几千年一直在起的作用,也在未来继续将要持续发挥的作用。
我们理解了这四类金融的价值,就能重新换一个更高视角去认识钱这个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