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思维导图,其实并不是想学习导图绘制的方法,而是想学会怎么样思考,这才是更关键的问题。
讲课的时候,很多学员有问过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很含糊,思维导图多画画,你会逐渐熟悉常见的思考套路,自然就学会如何思考了。
话虽这么说,但是我也不知道思考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我们该如何提升思考能力?
《零秒思考》提供了一个方法,据说就是告诉你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的。
我践行了5天,感觉挺有意思,先分享一下。等践行的时间久了,看看是否有成效,到时候再决定是否推荐。

2
书很薄,七万字左右,内容也很简单,讲了三件事:零秒思考是什么?怎么样做笔记(不是我们经常说的笔记)?怎么样充分利用笔记?
零秒思考是什么?
就是有个问题来的时候,你瞬间就能够想清楚,能够认清现状、整理好问题、相处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这个状态,就称之为零秒思考。
怎样才能达到零秒思考的状态呢?
作者认为通过记笔记的方法能够达到。书中所说的记笔记,不是我们听课时候的看着黑板做的笔记,而是把大脑里的想法梳理出来的笔记。
具体做法如下:
找一张A4纸,横放,在1分钟的时间内,写下你要思考的题目,今天的时间,下划线,以及关于这个题目的思考(写4-6行),时间一到就停止。

这是我今天早晨写的一个笔记,思考给诺诺讲《明朝那些事》怎么样让她有更多的收获,想了6条,超过了1分钟,哈哈。因为觉得意犹未尽。
当你脑子里出现想法,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下来。一分钟,不要超过75秒,就这么简单。
这样做笔记有什么好处呢?
-
整理思路。很多东西,写下来跟在脑子里想是不一样的。写下里,白纸黑字,很清爽,就不会绕圈子想来想去了。
-
缓和心情。想法在脑子里转来转去,会消耗能量的。能量消耗的多,就容易烦躁,心情会不平静。写下里了,你就不用再费力去想它了,大脑一阵轻松,心情也会平静下来。这点我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有体会,模糊的事情记录下来之后,就变得清晰了,焦虑也减低了。
-
快速成长。还没有体会。我感觉长期写下去,应该会有效果。这个操作,就是把大脑梳理清楚,就好像早晨起来梳头一样,每天梳,每天梳,总是会越来越柔顺的吧。
为什么是1分钟?
作者认为思考的深度并不跟思考的时间长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想的久未必比想的短更有用。我们回忆一下各种临阵磨枪的场景,大概率能够同意这样的观点,或者说,1分钟的思考,至少能够得到长时间思考的80%效果吧。
为什么是A4纸?而且要横着放?
简单,方便,很容易获取,而且很清爽。横着放是因为看着舒服,便于拓展,跟手绘思维导图的要求一模一样。
为什么是4-6行?
多了你也想不出来,哈哈!
我目前写了五六十张笔记,确实有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日文比中文更精简,有时候只能写两三行。
怎样充分利用笔记?
每天都写,一天写10张笔记,也不用写太多,怕难以为继;
一周左右,分类汇总一下。
作者宣称,坚持两周,就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思路变清楚了。
三个月左右,再回顾一下。
3
我怎么看这个方法?
体验了五天,感觉挺有意思,特别是有1分钟的时间限制,大脑高速运转,一下子能够想出很多东西。
写了一张标题之后,脑袋里很快就会有另外的想法,于是再写一张,再写一张,写的挺舒服。
我以前有想过,找个空闲的日子,坐下来,把所有想到的东西都用思维导图画出来,会不会把大脑整理的很清楚,提升个人的效能?就好像是我们电脑里面储存了很多东西,有时候都找不着,梳理了之后,很快就能够找到,这样肯定会提升工作效率。
我同样也想起了普通铁块被磁化的过程,那就是里面的原子都外面的磁铁被捋顺了。如果人的想法都捋顺了,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
很值得期待,哈哈。
通过写笔记的方法,能够缓和情绪,平静心情,我完全接受。写过日记的人,你就会知道,把郁闷难过写出来,就少了一大半。
表达即治疗。
有兴趣的朋友,试试《零秒思考》,到时候一起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