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未完的梦

闷热的天气,没有丝毫凉风;茶余饭后,总想找点事做,于是打开电脑,开启了自己与自己的约定。
与自己的约定,往往是最难完成的。
我总是不停的鞭笞自己,看书,看书。看书为了什么,我自己也许很清楚,也许很糊涂?
清楚也好,糊涂也罢。今天我清楚的回想下,来深圳一年了,到底看了那些书。
流水一样的总结一份来深圳一年,所看、过听过的书单吧。
工作类设计书籍:
原研哉【日】《设计中的设计》,【日】奥博斯科编辑部 编著 暴凤明 译《配色设计原理》,【日】佐佐木刚士《版式设计原理》,Sun I 视觉设计著《平面设计法则》,刘博坤 编著《字体设计进化论》,何亚龙编著《品牌至上 logo法则与案例应用解析》,【瑞士】约瑟夫·米勒-布罗克克曼 著《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程玉光,高月敏主编《色彩与调色》,原田玲仁【日】《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当然还有些是喜马拉雅FM听书听过一些,也许我也忘了。
当然,说到工作,还看了几本关于摄影的书籍和杂志。
设计,我们不得不佩服日本。摄影,就更别说了。无论是打印机,还是印刷机,还是数码相机,日本技术不得不佩服。
特别是日本设计,也许离不开浮世绘。当然,日本美学,能很好的吸收别国好的一面,从而融入自己的文化中,再而厚积薄发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你看看日本动漫,风靡全球。再看看日本的平面设计,独树一帜。日本的美,独特而又优良,能把自己的文化很好的融合设计中。
而中国,也许,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其中,而不是拿来主义。把我们五千年的文化融入其中,古为今用,从而推而广之,让世界了解中国之美。中国的文化推广全球,让广大人民享受中华文明的温度。
说到中华文明,不得说历史。
难道因为自己加入了历史文学群,进入之后,觉得自己历史很菜,就不断的促使自己看历史类书籍,那么接下来看看自己到底看了多少历史书呢?
历史类书籍:
易中天三十六卷中华史系列书籍:《易中天中华史1:祖先》,《易中天中华史2:国家》,《易中天中华史3:奠基者》,《易中天中华史4:青春志》,《易中天中华史5:从春秋到战国》,《易中天中华史6:百家争鸣》;《易中天中华史7:秦并天下》,《易中天中华史8:汉武的帝国》,《易中天中华史9:两汉两罗马》,《易中天中华史10:三国纪》,《易中天中华史11:魏晋风度》,《易中天中华史12:南朝,北朝》,《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易中天中华史14:禅宗兴起》,《易中天中华史15:女皇武则天》,《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易中天中华史17:大宋革新》,《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易中天中华史19:风流南宋》。
易中天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之一,期待所有作品早日完笔。
易中天文集,我以前以看过,重温易中天书籍,很是享受。
易中天,我个人们觉得,他把深奥的把历史平民化,把认为古板的历史趣味话,把历史与普通百姓拉近了距离。
易中天把吕思勉的历史通过他独特的方式,架上一座通向普通百姓的桥。
当然,易中天的中华史和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太多相通点。我认为,是具体化分分析,讲故事一般讲历史,把吕思勉历史观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朋友说学习历史,可以看看钱穆。这位朋友是历史群认识的,他是历史专业研究生。我自然选择了看。
钱穆系列书籍:《中国历史研究法》,《湖上闲思录》,《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阳明学述要》,《中国思想史》,《国史大纲》,《人生十论》。
钱穆书很好,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看法。当然,还有很多书,正在进行中。
看完钱穆,自然要看吕思勉,这也是那位朋友推荐的。当然,吕思勉也是易中天老师书籍中常常出现的人。
吕思勉系列:《中国文学史》,《三国史话》,《中国通史》。
当然还有一些,比较杂乱的。
司马迁《史记》,这本是也许看的时间最久,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看了五个月。特别是先秦的历史,很多不是很清楚。因此,我先一遍文言文,在百度百科看一遍翻译及解说,再看一遍文言文,唯有如此,才有一点点的收获。
史记,鲁迅的话最为贴切,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然,这本书,文学价值,美学价值,精神文明,人文气息,侠义精神,心理学,口才交际,地理习俗等都是绝品,可以说是一本多功能,百科一般的书,不同的角度,能看到不一样的心得。我觉得只要是中国人,不看《史记》,多少有点遗憾。
说到《史记》,必须插入一个故事,也是群里认识的朋友。这位朋友说自己看了三遍二十五史,大家都不信,以己推人的怀疑。我听了之后,佩服二字从内心由内而外的涌出,我下定决心,也要最少看完一遍二十五史。我定期是三年。三年不多,也不少。但愿自己能做到。当然,我很多书籍,也是这位朋友推荐的。
这是为博学的朋友。可惜,喜欢文学历史的他在读数学,祝愿他幸福。
现在,我正在看的是《三国志》,目标这个月看完,希望能做到。
当然,有些书,我不知道是否归入历史。
如:《战国七雄》,《春秋五霸》,《竹林七贤》,《历史风骨(竹林七贤传》,《国史通鉴:两晋南北朝》,《乱世枭雄张作霖》,《张学良口述历史》,《北洋军阀》等。
因为很多书,是听书,一年了。健忘。记得以前自己写日记还好,看完一本书,还会记录其中。
那就说说文学吧,这可是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可惜来深圳速度快,专业书和历史书看的比重多,文学类就只能相对少一点。
文学类类书籍:
《金瓶梅》,为什么先说你这本书呢?因为,这是一本被人误解的书籍。如果当作小黄书看,那就大错特错。一般说这样话的人,往往是没有看过或者没有看完《金瓶梅》的人信口雌黄般人云亦云,因此三人成虎的越走越偏。如果说《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的巅峰,那么《金瓶梅》完全可以和《红楼梦》合并为双壁。
《红楼梦》是大观园中的桃花源,一群唇红齿白的年轻孩子;而《金瓶梅》是一群老男人与女人的现实社会的最真实的写照,是明代历史物价和风土人情的最好证据之一。西门庆的奋斗史,是现在无数屌丝逆袭的初级版本。如果没有《金瓶梅》的现实,也许就少了一部《后楼梦》的桃花源般的古典小说高峰。
我一直认为《桃花源记》与《红楼梦》,甚至《边城》,一直深入人心,往往离不开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向往与憧憬。桃花源也好,大观园也好,凤凰也罢,都是不得志不得意文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对精神世界的寄托。只要社会不公平与不如意等不良现象出现,人们多会为自己内心找一个精神寄托,寻找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
人们往往喜欢幻想美好,而忽略现实。而又生活在现实中。
那么接下来说说其他小说吧。那就说说《灵山》把,首位华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我没有关注过高行健的政治问题。我就知道他是赣州出生的,也许以为内这个缘故,有几分亲切感。因此,我选择和群友约书一起看了。具体看的心得可以看我简述公众号和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灵山杂感》。公众号名称都是:冲陵。
多说一句:中国文人被政治绑架已经太多太多,希望大家看书和写作没有必要被政治绑架。
先秦之所以百家争鸣,难道不是因为空前自由吗。
说到文学,我要感谢另外一位朋友,如果没有她的缘故,我永远不会提笔,会默默的看。当然她也是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也是好友之一。她为我推荐了三本书,我觉得这三本书,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书。更重要的是她指点了选择看书的方法与途径。
这三本书是:马积高 黄均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程光炜 刘勇 吴晓东 孔庆东 郜元宝《中国现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崔宝衡 王立新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当然,这个书,很多人都整理过,无论谁整理出版,都是功德无量,大家都可以看看。
可以说,通过这三本书,我可以看大大部分的文学类书籍。
顺着这个路,我还看了孙郁《民国文学十五讲》。当我看到鲁迅的阅读量,内心暗暗下定决心:文章也许写不到他的高度,但是阅读量一定要与之比肩。
说到十五讲系列,不得旧事重提,那里推荐历史书的朋友。他和我说,北大十五讲系列多是经典。
同时,他也教会了我许多看书,和顺藤摸瓜找书方法。我顺着这个路线,找到了二十五本北大十五讲系列。
有时候,很多书,不出版,甚至禁书,压根买不到,只能选择电子版。
当然说到我多聊二句。我看书自从高中毕业后,大部分都选择电子书。为什么选电子书呢?第一,经济,不用钱;第二,方便,随时随地的可以看书;第三,很多书一定花钱能购买印刷版本;第四,主要我是一个不会读书的人,学历又低,如果大家都在玩手机,而你选择看印刷书籍,人家说你假正经,装逼。最后一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许他在乎人家的眼光。现在敢于坦诚,也许时间问题,看淡了很多。当人问我玩手机主要干嘛时候,我一起都是回答看小说。以;本人都认为我是看网文,因此以为一路人。我自从高中后放弃了网文。现在好多了,人家问我看什么,就一五一十的说自己看什么书。知道的也好,不知道也罢,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我要为自己活。
言归正传。因此,我还顺便看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一种人生观》;北京大学朱良志《中国美学》,叶朗《美学原理》,宗白华《美学漫步》,凌继尧《美学十五讲》,黑格尔《美学》,邓晓芒《西方美术史》,英国作家迈克尔·苏利文《中国艺术史》,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说到美学,不得不说的是朱光潜先生:《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人生九论》,《西方美学史》。
当然,我很多书都是蜻蜓点水。慢慢的发现,很多书籍,很多知识点都是相通的。
那么下面说说诗:
说到诗词,还是要说那位博览二十五史朋友,和他谈诗词,是最开心的事情。也许我爱写,写的很烂。而他虽然不写,可是诗在心中。
通过这个为朋友,我也了解了很多关于有关诗词的书籍,也慢慢的看了些诗词类书籍。
说到现代诗,我最喜欢顾城,羚羊挂角;《顾城诗词精选》,《哲思录》;《余光中诗歌精选》,《余光中散文》,《朦胧诗精选》,《经典现代诗》,《北岛诗精选》,《经典古诗词》,《人间词话》,《古今中外经典诗歌》,《毛主席诗词赏析》,《曹操诗》,《纳兰词》,《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仓央嘉措诗集》,《辛弃疾诗词》,《铁血名将:辛弃疾》,《金戈铁马辛弃疾》等。
现在很多书,都用听书。这也许是习惯的改变,听也好,看也罢,只要学习,我觉得都是一样。
当然也重温了余秋雨《中国文脉》。
还有很多没有看,还有很多债没有还。
自己欠自己,太多太多。
当然,用文字记录一年来深圳,觉得时间很快。
没有梦想,何必深圳。
当然,我不停的鞭笞自己,主要心中有一个未完的梦。
谁都不知道意外和惊喜哪一个到来,所以,想到的就抓紧时间去做把。做自己所爱。
还有很多书没有看。还有些书籍,我自己也忘了。
我有时候,在想。是否还沉下心来用心品读一本书,而不是蜻蜓点水。
我自己也在反思,也在改善。
不断总结过完,让自己像竹子一样,一段一节,节节高升。
当然,我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完成。也许如朋友说的,喜欢就去做吧,别停留在嘴巴中。
我现在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天坚持看书。三天一篇文章。
三天一篇,十年大概可以一千篇。这也是一个朋友给我分析,和我的约定。感谢朋友,他不断的督促我,提醒我。
我也不知道好坏。
坚持。
当然。我还有一个梦想,走遍中国,这个目标是文学伴侣。读书万卷,行路万里,阅人阅己。
让文学和旅行的双翅共同飞翔。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人。
夜深了。
淡淡的海风,徐徐而来,送来丝丝凉意。
去洗个冷水澡,让自己凉快凉快。

许聪
写于深圳
2018.5.12 深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