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多年前写过一些文字,一直不满意;后来,就越来越懒,留下的文字就越来越少。
这几年,天南地北,人前人后,好像很风光的样子。文字非公用不写,书非实用不读。
唯一安慰自己的方式就是在机场买书,每坐一次飞机,选几本书,五六个书柜日渐拥挤,而看到十页以上的书却寥寥无几。
每次往书柜里添书的时候都狠狠地对自己说:装,继续装!然后,每次过机场又继续买,继续不看。

几个月前,万科的王石还没有被资本撵得惶惶不可终日。看到微信上他的一篇文章《我每天坚持的五个习惯》,王石每天坚持五个习惯:戒掉拖延,健身,阅读,早起和写作。很以为然,决心实践。自以为拖延毛病不大,正好自己大腹便便,形体和相貌日趋粗鄙和丑陋,实在耽误不下去了,就决定减肥和健身。
后来又看到王潇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惊叹这女子想得明白,也认识了自律的力量。从此开始关注一些自律的团体和人,开始看到一个日趋火起来的词:“打卡”。看到一些奇特的人和组织,有健身的、读书的、学英语的、画画的、早起的,还有我们正在做的:文字输出。

感叹:我们中总有一些人对生活的庸常不甘,对世俗的程式不满,对自己人性中丑陋部分的反抗和超越。
早起,走路,做早餐。每天检查冰箱,一星期采购两次食材。

三个月过去了,体重反反复复,一直往下掉,身材好像修长了一些,还是觉得粗鄙和臃肿;每天还是会走路,每星期还是不固定的去健身房,还是鄙视自己的粗鄙和臃肿。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做早餐,每天看到自己做的早餐,超有成就感:红的西红柿、胡萝卜,绿的西兰花、秋葵、芦笋、青菜,再打一壶豆浆。各种摆盘,变换方位和角度,一天都有满足感,人生多了一些趣味。
坚持一些事情,好像也不难。生活还在继续,还是会有茫然感。
每天忙忙碌碌,生活工作好像也很踏实;做成了一些事,有时觉得自己很厉害;坚持了一些习惯,自己也有一些小满足。
还是恐慌和茫然,审视自己,发觉还是源于文字的饥渴。
我们是中过文字毒的人,那个年代我们叫做文学青年。曾经的信仰就是文学,欣赏一切文字的美,崇拜一切写书的人。颇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思。
年纪渐长,压力越大,离文字越远,喧嚣越盛,诱惑越多,静心越少。

红尘滚滚,我自孤寂。常常在夜里惊醒,一丝一缕的苦涩在蔓延,没人可说,无处诉说。
坚持健身,可以改变体型和容颜;每天早起,可以让自己轻松掌控时间;美味早餐,可以让自己整天身心愉悦。但是,少了文字的包裹和浸润,心灵无处安放。
很久不看书,莫名地会不踏实,感觉人生被荒废;很久不写些文字,整个人有悬空感,恐慌日盛。
最理想的生活,莫过于年年月月日日和文字在一起,纠缠一生,融入骨血。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是多么的心甘情愿,是多么的战栗入骨:
渴望做一辈子文字的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