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句话,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若是离开平台,不提在公司提供的平台上取得的成就,又有哪些拿得出手的成绩呢?
昨晚又重新看了一篇文章“这个时代,做什么方向的工作才有未来?” 文中提到“绝大多数人对未来工作的预测是站在过去看现在,再站在现在线性的揣测未来”。接着提出“正确地工作,在工作中打磨出可迁移能力”。 那可迁移能力有哪些呢?又如何在工作中打造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呢?是在每份工作中都可以去打造自己的可迁移能力还是只有部分工作呢?
看了另外一篇文章“如何成为专家?我用我的成长告诉你”,这篇是youcore 公众号的编辑对自己17年工作的年度总结,文中提到几点。
一. 用元认知监控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跳出来看看自己是如何工作的,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用到了什么知识,哪些技巧,为什么自己工作的最终结果是这样的,影响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二.适当停下来,试着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或抽象出更一般的规律。从一份工作跳到另一份工作,之前学到的知识没法复用,又得重头学起。方法论的特点是能复用。如果能够在一份工作的经验当中提炼出自己方法论,那么在下一份工作中可能就可以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甚至是一定范围内更多同类的问题。因此,不要一直埋头苦干,适当停下来做总结,试着去总结出一些东西。
三.大量主动性训练。对这部分的理解是将提炼出来的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不停的训练,建立心理表征,渐渐明确该方法论适用的场景,具体要求等。
联想到自己的工作,领导安排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慢慢熟悉,熟悉每个模块的方法是不断的重复操作。当然,并不能一味的重复重复重复,要思考每个步骤的意义,若是出现不在预期内的情况又应该如何解决呢?同时,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工作内容与时长以及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安排等等。
可迁移能力应该是建立于大量的工作经验上,所以现在先老老实实将手头的事情做好,并不断提高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