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白人司机Tony送黑人音乐家Doc Shirly在美国北部巡回演出过程中经历的故事。两个月的旅程中,不同种族不同阶级的两个人都深受对方的影响。Tony虽是白人,但他处于社会底层,整天为衣食而奔波。Doc虽是一流的音乐家,成天混迹于高层社会,却因为是黑人,处处受到歧视。一个粗俗豪放,因为有在夜总会工作的经历,在世俗社会游刃有余;一个高雅富有,却为人拘谨,深陷孤独,处事也很简单。在相处过程中,Tony开始对Doc十分刻板,高高在上的态度很不爽,但当他了解到Doc在音乐上的造诣,油然而生敬意,Doc除了音乐,还获得其它两个博士学位。此外,他为人正直,也给Tony留下了很深的印象。Tony给Doc的印象起初不太好,说脏话,开车啃汉堡,抽烟,赌博等等,但他很热爱自己的家人,并多次帮Doc摆平了一些麻烦事。Doc帮Tony给妻子写信,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整个电影主要表达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白人对黑人不可思议的歧视。黑人被要求在特定的地方用餐、如厕,甚至只能住指定的宾馆,电影名字“绿皮书”其实就是黑人宾馆地图集。Tony最初也是歧视黑人的,他甚至把妻子给黑人喝过的水杯扔了,但他在和Doc的相处中不断地认识到这种歧视的不公平。Doc对这种歧视最初选择的是隐忍,在最后一场演出时他终于爆发了,因为不让他到餐厅用餐,他罢演了!然后到黑人酒吧进行了一次真正放松的演出,演出风格也变得活泼自由。影片也反映了黑人自身的问题,比如Doc在黑人酒吧遇到麻烦,最后遇到黑人偷窃,汽车轮胎被黑人放气等。
电影最后给了我很深的震撼!圣诞夜,暴风雪交加,Doc想让Tony赶回纽约,并替换累趴的Tony亲自开车回纽约。到了纽约后,一面是Tony回到热闹的家中欢度圣诞若有所失,一面是Doc开车回到冷清的家中独自沉思,这种强烈的对比与联结简直让观众觉得难以承受,落寞无边夹杂着遗憾!
但这只是电影设计的悬念,最后,正当Tony在热闹中怅然若失时,门铃响了,但进来的却不是Doc,这是导演在吊观众的胃口。最后,观众终于等到了他们想要的结局——Doc来了!他决定和Tony一家参加圣诞晚会,决定不再孤独,这令观众大大松了一口气!而一个重要的背景人物——Tony的妻子出场了,她不仅拥抱了Doc,还告诉他感谢他帮Tony写信,原来她什么都知道!我认为,Tony之所以能很快接受黑人Doc,是因为受到她妻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深爱他的妻子,而他的妻子一直对黑人很友好,比如她邀请黑人到家中,并给她们水喝,她还捡回了Tony扔掉的杯子。因此,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有意义的,紧密相连的。
这部电影真正打动人心是因为这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现实生活的两个主人公已与2013年去世,他们因为此事相识,并成为了一辈子的朋友。
(2019年4月1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