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儒释道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三)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三)

作者: 悟庄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10:05 被阅读2次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讲完了上面一大堆话,庄子感叹到:“已乎,已乎!”也就是“罢了,罢了”的意思。“旦暮得此”,这个“此”便是那个主宰生命的存在,就是宇宙与人生最究竟、最根源的第一因。

“其所由以生”,包括地籁、人籁在内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旦暮”是早晚,我们每时每刻的言语造作,都是“此”在做主,但是我们却全然不知道、不认识它。所以,庄子是要我们通过上面人的具体心理活动,来深入地挖掘其背后的这个主宰。

“已乎”并不是简单的感叹语,庄子意在点醒众人,停止勾心斗角,使内心趋于平静,返观内照,去好好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佛家讲:“歇即菩提。”只要止歇了那些狂心,真如自性便即刻呈现。怎么才叫“当下成佛”、“回头是岸”?放下便是!说起来容易,要做得到可实在太难。众生为什么放不下一些毫的烦恼,只因为我见没有破掉,对色身的执着坚如磐石。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和庄子“旦暮得此”的意思很接近。明了了大道,觉悟了生命的真相,对死亡便再没有恐惧,便能够为了坚守正道,心安理得的度过这一生。圣人的理想和追求,常人没法领会,因而圣贤自古多寂寞。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齐物论》要讲的“此”和“所由以生”是什么,但是庄子还是没有明白的说出来,好像推理小说,故意在吊读者的胃口。实际这是庄子教人的高明之处,也即是慢慢引导我们去参悟,不完全依赖于他者耳提面命式的说教,而是凭各人悟性浅深、根机利钝、用功勤否决定。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说:“问题就像是接生婆,她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而毛泽东的那句“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也正是此地“旦暮得此”所要表述的意思。

相关文章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三)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讲完了上面一大堆话,庄子感叹到:“已乎,已乎!”也就是“罢了,罢了”的意思。...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一)

    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二)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下面这十二个字,概括了人的各种情绪变化...

  • 读庄漫笔——齐物论(四)

    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这句话是子綦指点学生“道”在何处,其中透露出的消息,就是我们要了解的宇...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二)

    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什么叫“因是”,就是顺任万物的自然,“已”有...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 接着上文“道通为一”,这...

  • 读庄漫笔——齐物论(二一)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道怎么会隐藏起来,而...

  • 读庄漫笔——齐物论(二二)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儒和墨是庄子的时代,学术界的两大巨头,两...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段文字。前面说过,子游见到老师的神态,...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五)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 有了人我之分,将主观与客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fb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