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从这一本书开始将会针对社群这个专题进行一系列的书籍导读,在每一本书籍导读完毕之后,还会跟一些朋友进行一些思想交流与探讨。那么其实对于这样的一些书籍,个人也提倡了一个原则,叫做批判性的解读和创造性的验证,所谓批判性的解读,就是说自己不会过多的按照书中的思想内容来讲述,而是说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能够从这本书当中使用的知识有哪些?
所谓创造性的验证,指的是自己因为也在玩社群,会根据这本书里面提到的一些原则方法论,然后去结合自己社群的现实情况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去验证和实施,在这些验证和实施的过程当中,再来去反思这个理论,它的可行性和它的边界条件。
再有就是对于这样的书籍,如果它的这种框架性不明确的话,也就是说不是围绕着一个主线来贯穿全文,而是像这本书一样就是有两条主线和两条辅线,然后去把这本书支撑起来,那么对于这样的书籍,我就不会按照这个书记本身设定的框架去进行解读,而仅是对这本书当中对我有启发的那些思想要点提炼出来。
另外就是像这样的书籍是几年前的书了,他里面的很多的企业案例和相关数据,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所以说对于本书里面提到的那些企业案例和数据在导读当中也不会去涉及,其实个人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也不会有意识的去关注这个方面,因为这个一方面就是自己接触不到,另外一方面就是说这个东西在时刻的动态变化。
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在探讨研究这些案例和数据的时候,他的观察角度和他的出来的结论,那么这个东西它更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当然也不是说这些案例和数据不重要,因为没有这些相对客观的这种案例和数据,也无法实现在此基础之上作出的相对正确的判断和思考。

那么对于这本书的解读,我就还是按照以前的这种选取书中的一些思想要点进行剖析,第1个思想要点,就是个人在前面讲到的,就是这本书里面提到了两条主线和两条辅线支撑本书的内容框架,那么我提到这两方面,并不是说我要按照这种方法去解读这本书,而是说这两条主线和辅线,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去关注书中的重点内容在哪,其次就是这个里面提到了一些我们去研究这个事情的一些基本的原则。
那么第一条主线,实际上就是我们分析,这种社交网络的一个模型,作者提炼为工具性,病毒性,长连接,所谓工具性实际上就是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的你构建这个社交网络,能够去解决这个事情当中所有成员的一个什么根本性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你为这个网络里的社交成员,解决了一个怎样的问题?所谓病毒性,实际上指的就是一个社群内部的消息,怎么像病毒一样实现快速的裂变和传播。所谓的长连接,指的怎么使得进入这个社群的人会长期的活跃在这个社群里,甚至是会为此社群里面某些内容付费。
第2条主线,就是作者概括和提炼的6大社交驱动力,荣誉驱动,利益驱动,关系驱动,兴趣驱动,事件驱动,地域驱动,关于这六大社交驱动力,后面具体还会提及,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什么呢,就是这六大社交驱动力,实际上是我们去进行这种社群运营和策略的参考原则。
那么这两条辅线又是指什么呢?第1条辅线指的是判断一个社群优秀的标准以及回答了大型社群面对的两个问题。第2条辅线,指的是如何对社群进行分类以及如何对社群内部的成员进行分类。那么关于这两条主线和两条副线,在个人后文要提及的思想要点,可能会有提起,但是没有提及,也不要见怪,因为我觉得从我的角度出发的话,没有必要提及,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去进一步去探讨和思考的话,请你直接阅读这本书。
本书的第1个思想要点,对于一个信息而言,用户更愿意分享给自己强关系的好友和小圈子。所谓强关系,它和弱关系相对,我们可以理解为强关系,就是你的亲戚朋友同学,弱关系,就是你在网上可能随意之间聊到的一个网友。那么对于这一点的理解,其实很好理解,我们看朋友圈以及自己所处的这个微信社群,就能理解了。

第2个思想要点,就是这本书叫小群效应,那什么是小群效应?在理解这个小群效应之前,我们还得界定一个概念,就是什么叫社群,那么这本书里面一个说法,就是说是基于一群人的兴趣或者说需求的集合叫做社群。
在理解什么是社群以及结合第1个思想要点和作者的界定,那么我们可以把小群效应理解为,就是一个信息或者说一个产品,在人们所处的诸多个小群里面广泛分享,在这个传播的过程当中引发了巨大的传播效果和转化效果,那么这个就可以称之为小群效应。比如,这段时间比较火的B站广告和快手广告。
第3个思想要点,一个优秀社群的三个指标,第1个指标,就是相互认识,第2个指标,就是相互信赖,第3个指标,就是相互活跃。那么从这三个指标出发的话,我们会发现很多社群搞的一些方法,实际上都是在促成这三方面的事情能够实现,那么从我自己运作的那个社群来看的话,这三方面太不足了,还得进一步想办法把这三方面给落实。
第4个思想要点,社群活跃和收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作者将之命名为三近一反,所谓三近一反,三近指的是相似的地域,相似的兴趣,相似的年龄,一反,指的是相互帮助又会有冲突与协作的关系,原来指的是男女性别,那么现在就是可以指的是供需双方,或者所谓的甲方乙方等等这种关系。
需要指出来的有两点,第一点,是这个相似的地域的重要性,就是假设在一个社区里面两个人距离不到1千米,那么这两个人有大概率会互为好友。第二点,是这个相似兴趣的重要性。作者把人们在群里关心的问题分为4类,分为主观问题,客观问题,私人问题,公共问题,那么据作者调查研究,在主观和私人问题上,活跃程度最高。

第5个思想要点,这个其实比较简单,我也简单的提一下,有些时候我们想影响某个人的行为,或者说想把某个信息传递给这个人,那么实际上可以采取的方法就是找到他跟他相关的几个好友,然后让这些人去传播这种信息,那么这样的话,会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到你想影响的那个人。
还有一个,就是说针对一个社群组织内部成员进行分类,这本书里面分为这个普通人,连接者,局部意见领袖和全局意见领袖,这个分类,实际上跟现在我们熟悉的会员体系是很有关系的,那么它设计这样的分类,实际上是要针对这些不同的人群实施不同的运营策略和打法。
第六个思想要点,让用户成为小池塘里的大鱼,发挥荣誉驱动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给用户提供一种,我与别人比较的感觉,设计一种用户进阶方式,而且进行这种比较能够获得某种荣誉。比如,全民K歌里的好友擂主以及各种排行榜等,另外,需要指出来的是比的内容以及比的人群。所谓比的内容,指的是要根据不同段位的人群设计不同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所谓比的人群,指的是用户与陌生人相比,更加在意与自己强关系的人,也就是亲朋好友比较。
第七个思想要点,强弱运营。所谓强运营可以理解为进入一个社群有一定的门槛,一定的规则,还有专门管理的团队等等,所谓弱运营,可以理解为自己亲朋好友组建的社群,或者是如王者荣耀构建起来的社交网络,强调用户自主性,自主探索,自发行动具体内容见下图。

第八个思想要点,前面提及的六种驱动力的组合拳打法,比如荣誉驱动与事件驱动结合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搞一件大事情,让参与的人都能够获得该大事件所带来的荣誉和机会,又或者让参与之人能够透过竞争或者比较的方式能够获得其想要的形象和地位。
第九个思想要点,社群文化发生作用的几大要素,故事,充满仪式感的活动,涌现出独有的“语言”,竞争,归属感,互惠切口,模拟关系等等,在这里仅简单提一下所谓的模拟关系,这个其实也比较好理解,比如明星与该明星的后援团,全民K歌的家族,黑帮等等,这些做法,能够让人觉得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心甘情愿的在你的事上付出时间,资源,这可以跟事件驱动关联到一起。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个人仅是将书中的一些方法论简单提炼起来,并没有将之匹配对应的企业案例或者自己做的事情,那是因为个人觉得可以把作者提到的这些点,当成一个启发点,启发自己在接触这些商业现象时,不会熟视无睹,能够有所反思,有所分析与思考,其次,自己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及具体的现实情况创造性的验证与运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