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了一篇文章,主要是讲在职场中,如果你想要持续上升,那么势必要有持续的增量成长。
对此,我表示再同意不过了。
一年之前,我在老家工作。
因为是小地方,没什么压力,吃住都是在家里,也没啥开销。晋升的话,很难,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倒也舒适。
只不过这样的职场日子,短时间还挺舒服的,但长久以来就容易让人颓废,不思上进,格局也慢慢变小了。
平时在跟大学同学微信聊天时,总是听说他们今天去哪儿培训,明天去哪儿拉业务,后天又去哪儿开会.....
而这样的工作氛围,更像初入社会人该有的。
如果每天浑浑噩噩,那么很难有进步,人也会慢慢习惯于习惯,这是一件很可拍的事。
我在上大学时,除了上课时间,基本上都在校外忙碌:要么做助教,要么做地推,要么参加培训,要么做自愿者......
那时候做的事,虽然很杂,但有个主线——教育培训。
在不断地磨炼自己的过程中,也能明显察觉到自己的不足,也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
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状态。

去年我终于跳出了舒适圈,来到了外面。
马云说:
干着80岁就能干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因此,想蹭着年轻,多努力一点,不能就此将青春埋葬。
去年辗转学了新技能,入了新行业——自媒体,而这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在接受培训之后,以为差不多掌握了该行业领域的小半内容了。
但一看招聘信息,马上就傻眼了,这只是凤毛麟角啊。
再回头吗,付出那么多的时间,真的好吗?
机缘巧合之下,有个大好机会,能在自媒体行业真正落地了。
别的没实操过,那就从小编做起吧。
都说小编没技术含量,但谁做谁知道。真的没有技术含量吗?
不见得吧。
每一个细微之处,都需要一定能力。
要不然为什么一些招聘信息上,会指明要处女座的小编呢?
这不就是硬性条件吗?

在做小编的这段时间里,会慢慢感觉能力不足。
虽然在工作当中,有大量重复性的内容,也就是常规工作。但是在做这些工作时,你会慢慢地不满这种状态,因为你会有新想法,会觉得目前这样的做法还不够好,想着能不能再好一点,这是其一。
其二:因为你不可能一直做这样重复性的工作,因为做久了之后,你会发现你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的能力再强一点,会做更多的事,更有价值的事,那么老板也会将更多的事交给你去做,这时你的价值也会慢慢提升。
你要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上进的心,要让自己变的更有价值。
从一方面来讲,小编真的没有什么价值,有很多人都可以做。就算从没做过的人,有个一两天时间的学习,也就会做了,之后再有些经验,这份工作也就更没难度了。
另一方面,我们通常说,一个人要有价值,要有核心竞争力,这样你才会有选择权,而不是被选择。
如今的我,迫切需要学习,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精进自己,而学习是必须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竞争无处不在,能做的就是持续地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