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女儿,你放假回来少,妈给你烧了好多你爱吃的……别老吃蔬菜,多吃点肉,妈给你多夹点,要都吃完啊……”
“我最最最亲爱的室友,我今天有事不去上课了哈,老师要是点名,帮我答个到啊,最爱你了,我也知道你是不会拒绝这么可爱的我的……”
“我就是喜欢上你了,没有任何来由的,你觉得我怎么样,可以做你的男朋友吗?……不要拒绝我,我是真的很喜欢你啊……”
“你能帮个我忙吧”“你应该不会拒绝吧”“你对我最好了”……诸如此类,稀松平常。 我自然而然地学会微笑,学会善良,学会给予,学会接受,学会成为谦谦君子,学会成为好好先生,但我却学不会据绝。“讨好型人格”的我从来都觉得拒绝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轻而易举、云淡风轻、不拖泥带水地拒绝更是一种登峰造极的艰难。做不到正常人的那种敢于维护自己内心秩序的我,经常被朋友用“圣母”来嘲讽,她们希望能以此激励我“痛改前非”。
我也曾期许自己尽力去主动拒绝我不想要的,哪怕这一次比起之前一次拒绝失败多坚持拒绝了几分钟,多说了几句残忍拒绝的话,多向拒绝成功更近了几步,对于不忍拒绝不敢拒绝的我,都是莫大的慰藉,让我不失掉下次更加“残忍”的勇气。
假使我的小小慰藉慢慢累积成一次平常的拒绝成功,却也只是巧妙拒绝别人的最底层的艰难玉成。学着好好拒绝——继学会敢于拒绝之后的另一重大课题。高情商的人懂得如何在取悦自己的原则上不伤害别人,或许是在经历过怕委屈自己又不想伤害别人的内心矛盾的历练之后,才变得如此从容练达,正如高晓松写给女儿: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在我的字典里,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从来都不是贬义词,而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学会拒绝的闪光点,是我竭力想摆脱的好好先生的对立面,是我眼红羡慕的取悦自己的快乐哲学。不会拒绝的根源是性格当中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害怕被拒绝,我这算是给自己当心理治疗师吗?随着阅历的增加以及学着拒绝的努力,包括根本上的增强自信与自给的安全感,我就不会再想成为那个一直寄居在我性格上的有求必应的好好先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