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自卑情节』
自卑感源于比较。人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普遍具有想摆脱这种状态的欲求,阿德勒称之为“追求优越性”。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的进步”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就像阿德勒说过的那样,自卑感也可以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例如,虽然对学历抱有自卑感,但若正因为如此,才下定“我学历低所以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之类的决心,那反而成了好事。
自卑情节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的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
自卑情节有时会发展成为另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即“优越情结”,也就是说虽然苦于强烈的自卑感,但却没有勇气通过努力或成长之类的健全手段去进行改变。如此一来,人就会想要通过更加简便的方法来进行补偿——比如说自大。自大是自卑感的另一种表现,正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才会骄傲自大,那其实是想要故意炫耀自己很优秀,担心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会得不到周围的认可。所以,如果真正地拥有自信,就不会自大。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比较。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的超越自我。
如果意识到竞争或胜负,那么势必就会产生自卑感。这样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正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