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首次提出了“护城河”概念:“最近几年可乐和吉列剃须刀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实际上还在增加。他们的品牌威力。他们的产品特性,以及销售实力,赋予他们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在他们的经济堡垒周围形成了一条护城河。相比之下,一般的公司在没有这样的保护之下奋战。
1995年在伯克希尔的年度会议上,巴菲特对“护城河”的概念作了仔细的描述:“奇妙的、由很深、很危险的护城河环绕的城堡。城堡的主人是一个诚实而高雅的人。城堡最主要的力量源泉是主人天才的大脑;护城河永久地充当着那些试图袭击城堡的敌人的障碍;城堡内的主人制造黄金,但并不都据为己有。粗略地转译一下就是,我们喜欢的是那些具有控制地位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的特许权很难被复制,具有极大或者说永久的持续运作能力。”
在2000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进一步解释说:“我们根据‘护城河’加宽的能力以及不可攻击性作为判断一家伟大企业的主要标准。而且我们告诉企业的管理层,我们希望企业的护城河每年都能不断加宽。这并不是非要企业的利润要一年比一年多,因为有时做不到。然而,如果企业的‘护城河’每年不断地加宽,这家企业会经营得很好。”

从巴菲特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品牌威力、产品特性、销售实力、特许权都是护城河的来源,一家企业的护城河就是一家企业最重要的、稳定的、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行业壁垒。
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股票研究部负责人帕特•多尔西的著作《巴菲特的护城河》,是第一本详解巴菲特“护城河”理论的专著。在书中,护城河的来源被分为四大类别:
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或法定许可。由于其无形资产,一些公司具有明显优势。如果公司建立了一个知名品牌,那么它可以为其产品或服务收取额外费用。
品牌:奔驰、可口可乐,李宁
知识产权:迪斯尼,3M,云南白药
法定许可:美国穆迪信用评级公司,中石油
客户转换成本。顾客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转向另一个供应商时所产生的一次性成本。对公司来说,创造高转换成本是有益的,因为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留住客户。可分为程序性转换成本、财务性转换成本、关系性转换成本,分别对应时间精力、经济和情感三个方面。
软件业:用友与金蝶,税控软件神州泰岳
网络效应,当商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更多人使用而增长时,就会发生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淘宝,其不断增长的用户群为买家和卖家提供持续的价值。可以分为巨大的市场网络和数字网络及产品。
零售业-淘宝;
互联网-腾讯;
电信业-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
证券业-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
成本优势。能够以低成本交付或生产其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在竞争中具有重大优势,因为它们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流程优势、经营规模或特有资产(垄断),在价格上削弱其竞争对手。
沃尔玛,
中粮集团,
机场类。
除了这四大类之外,其他一些因素譬如优质产品、高市场份额、有效执行和卓越管理,对企业来说却是虚假的护城河,多尔西提醒我们不要被这些陷阱所迷惑。因为这些因素不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容易被对手模仿或破坏。
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地保持竞争力,就得结硬寨,打呆仗,步步为营,从上述四个方面入手构筑起宽阔的“护城河”。一旦忽视这些因素,被虚假的护城河迷惑,就会大祸临头。
譬如柯达,是世界上最先拥有数码像机技术的。但由于其在传统像机领域形成的巨大优势,并没有继续开发数码相机技术。而其他企业却不断地钻研数码相机技术,抢先推出了新颖的数码相机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柯达的不思进取使得“护城河”不断变窄,但是柯达并没有发现,仍旧被虚假的护城河迷惑着,最后优势变成锁住自己的劣势,最终倒在数码时代。
只有认清真正的“护城河”是怎么样的,投资人才能识别真假护城河,确保投资能够盈利;企业才能抓住重点,让“护城河”越变越宽。同样的,我们才能将“护城河理论”迁移应用到个人成长上,磨练核心能力,建立人脉网络,打造个人品牌,最终塑造个人的护城河。
最后,让我再用辩证法来解析一下护城河理论。首先,任何一家企业都存在一定的护城河,只是有宽窄深浅之分。其次,护城河的宽窄、深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是发展的。无论多强大的护城河们最终都会被新对手攻破。强大的护城河可能会成为制约自己的枷锁。有强大护城河的企业,并不代表没有投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