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被动的人。从小时候求学开始,到参加工作、成立家庭,生养孩子,直至现在人到中年,人生中95%的选择都是参照世俗意义的规则和普世的价值标准,从现实和经济的角度尽量让自己的每个选择收获更安稳和可控的生活。可是人到中年,似乎不再满足于一如既往琐碎的日常和一眼望到未来的生活,希望能够寻找到更深层的人生意义。年轻时从来不觉得是问题的“时间”,在中年开始变成了问题。
很多人说,人到中年,生命的可能性似乎正在一点点消失,想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但顾虑重重。既焦虑于某种确定性,又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恐惧。犹如一头困兽,向往走出舒适的笼子,又害怕前路凶险。在迷茫、彷徨、犹豫、纠结中苦苦思索未来到底在哪里。
有幸在某App上学习了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更深地理解了人生的“选择”和“转变”其实一直都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我们之所以被“卡住”了,是误以为只有按照理想状况作出的选择才算有选择,如果选项不够好或不确定好不好就认为没有选择,而没有选择其实是在说“这不是我想要的选择”。然而选择其实是基于当前的现实,而不是头脑中的理想。我们要选择的,不是未来的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
深受此课程的启发,在2020年开始之际,先迈出一小步——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号,写一些想写的文字,以这么一个小小的转变来探索和寻找未来更多“可能的自己”。
人生应该不总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更多则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每个小小的转变的过程中,人的成长和发展、人生的意义也许就悄然发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