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
言必信,行必果——那是小人!

言必信,行必果——那是小人!

作者: 老稻 | 来源:发表于2020-10-31 09:34 被阅读0次

真不是标题党。

这也不是我的观点,而是孔子的。

对,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始作俑者,孔子。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硁,念kēng,敲打石头的声音。)

不信你去查,孔老夫子真就是这么说的。

他老人家为什么认为言信行果的是小人?

抑亦可以为次矣,是次于什么?

他说得对么?

1. 上“士”

事情源于2000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子贡向老师讨教,什么才是真正的“士”。

孔子回答:“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

意思是说,一举一动跟随内心的标准,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耻),不辜负国君的使命。这可称得上一等一的“士”。

请注意,此处暗合2000年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其最高层级(Level5)是: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潜力得以实现,既能把握自己(行已有耻),又能支配世界(不辱君命)。

亦暗合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即“我心光明,知行合一”。

看样子也启发了宋代张载的“横渠四句”。

(参见:耻感文化)

子贡心头一喜,老师这是夸自己呢——子贡曾担任鲁国和卫国的丞相,政绩斐然。

2. 中“士”

不过环顾四周,发现身边颜回的脸色不太好,想到他一生布衣,赶紧继续问:“敢问其次?”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孔子意思是,宗族和老乡都称赞他孝顺、文明礼貌的人,也是不错的啦。可称为中等的“士“。

此处又暗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Level3和4: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即得到周边的认同,他人的尊重。

(此时我严重怀疑,公元1908年生人的马斯洛,借鉴过公元前551年生人的孔丘)。

子贡满意地看到,颜回脸色多云转晴。不过子路气哼哼地扭过了头。

3. 下“士”

子贡的情商多高啊,再来:“敢问其次?”

孔子想了想:“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言必信,行必果,那是花岗岩脑袋的小人。不过勉强或许也许大概,可以算次一等的“士”吧。

话音未落,子路哭着跑出去了。

孔老师你什么意思?难道我子路言必信,行必果,居然成了小人?

颜回追了出去,拉着子路耐心讲解:

老师没有完全否定你啊,次一等也是“士”啊……老师只不过觉得这样有点儿一根筋,有点不灵活。

最重要的,子路你考虑过,必信之言,必果之行,是正义的、是道德的吗?

就说你当年打咱们空孔老师的行为,行必果的话会怎么样?

子路哭得更大声了……

……

100年后,孟子替孔子解释得更清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义之大道之下,不必拘泥于言必信行必果之类的小道。

简单来说,说得对做得对你就坚持,如果后来发现错了,有违道德良知,那么就痛痛快快改,别一条道走到黑。

4. 今天的下“士”

今天,解释论语中这段广为(断章取义)人知的话,让我联想起两件事。

一个是在网上经常看到的,城管暴力执法。

诚然,整顿市容,打击不法商贩是职责所在。但忠于职守之上,还有个良知、良俗的约束。

弄到“行迹无耻”、“乡党称匪”的程度,怪不得孔子评论这种言必信行必果是“硁硁然小人哉。”

孔子还是有修养,要我说就是:“施施然禽兽哉!”

(参见:要么不做,做就做好。)

第二呢,就是微信群里争吵时的站队现象。

相信大家都司空见惯。群里一旦发生争议,只要大家选好边,站住立场,那么接下来的唇枪舌剑,其实已经不是辩论,而是维护。

维护自己第一句发言所表明的观点,维护自己认同的人,维护自己内心的道德理想。

与“行有所耻,不辱君命”相距甚远。(君替换成“天下”好了,反正大家都自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士”)

“乡党称弟焉”?哪里,是明明是“群友称人参、公鸡也”。

但,真正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立场坚定斗志强,不见胜利不收枪。

其实大可不必啊。言论是可以变化的,争论也不必非有结果。

孟子说的好:惟义所在!

轻易被洗脑当然不好,脑子里会有潺潺然洗脑水的声音。

但固化僵化也不好,谁会喜欢脑子里有硁硁然石头碰撞的声音呢?

我们不是求个道理越辩越明么?并不是一己之见越辩越执着啊……

(参见:我们时代的微信群)

5. 斗筲之人

上一段依然属于自我检讨,大家不必对号入座。

但是还好,“言必信行必果”,毕竟孔子认为“抑亦可以为次矣”——依然算次一等的“士”,也就是有追求的知识分子,有原则的人材。

往下更烂的还有呢——

颜回把子路拉回来,正好听见子贡的最后一个问题:“今之从政者何如?”

孔子鄙夷道:“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切!那种酒囊饭袋,屁也不是!”

筲,音shāo,古代盛饭的小竹器,容量一斗二升。盛饺子的簸箕好像就是“筲”。

鲁国人看来都一个德行。曹刿说过肉食者鄙。

孔子更不客气,说这帮人连“言必信行必果”都做不到,尸位素餐,器量狭小,比硁硁然的小人还不如。

别误会,这是孔子说的,说的是2000多年前的鲁国。

6. 狗尾

终于,围观群众忍不住爆发了:

“孔老二!你这是辱姬!你这个鲁奸,不爱鲁国你就滚出去!”

“书可以不读,国,须深爱!”

子路出手如风,一拳就把群众揍得鲜血长流,并骂道:“斗筲之人!”

孔子满意地起身:“善哉子路,行必果!”

“暮春了,阿曾,带我们到沂河洗个澡!”

“子路别打了,准备车驾,明天我们去卫国找南子玩儿。”

“另外小稻,你结尾走题了……”

相关文章

  • 言必信,行必果——那是小人!

    真不是标题党。 这也不是我的观点,而是孔子的。 对,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始作俑者,孔子。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

  • 断章无真义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意思是:“言必信行必果”这样的人,其实不过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并...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107】

    “言必信,行必果”,原话不是夸人,是批评人。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硁,是浅薄固执。言必信,行必...

  • 12周

    周六 颠覆: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后半句)“硁硁然小人哉”, 译:如果一个人言必信行必果,就是个小人啊。 ...

  • 那些熟悉名言的后半句(一)

    一、言必信,行必果 原句: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 大意:说到一...

  • 范读《论语》之九 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第十三第二十章,子贡问何为士,次之再次,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哎,好像不对,言必信,行必果,...

  • 谈谈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句话句话这句奇怪的话历来都是争议较大,很是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言必信,行必果会是浅薄...

  • 言必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言必信,行必果,作为一个境界不那么高的人,这也算是不错...

  • 言未必信,行未必果

    我们现在很提倡“言必信,行必果”,但是,孔子实际上是贬低这种境界的。 他把“言必信,行必果”说成是“硁硁然小人”的...

  • 刘澔【624】不因守小而失大2022-05-29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那是小人。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说了都可以不算,这怎么讲? 原文 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言必信,行必果——那是小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qs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