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一岁多了,在这期间我几乎每天都会花时间陪伴他,从开始的换纸尿裤,喂奶粉,到后来帮他洗澡、同他一起阅读和陪他一起玩耍,期间有很多趣事,也感慨良多,今天就来说说和和孩子相处时自己观察和想到的一些事情。
先说一个观察:关于“爸爸”和“妈妈”称呼的由来
以前从来没仔细想过“爸爸”和“妈妈”这两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只是觉得好像全世界语言各不相同,但是孩子口中的“爸爸”和“妈妈”的发音都很相似,等到自己的孩子无意识的开口发音时,才发现“爸爸”和“妈妈”是小宝宝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声音,我想这一定是和小孩声道发育有关,小时候多发带“a”的音,这点全球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差异不大,“爸妈”应该是经过人们有意的赋予而形成了现在的含义,所以孩子口中的“papa”和“mama”才有了现在的含义。
另一个观察和思考,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你先做到
之前有段时间工作繁忙,回到家后已经非常累了,我会躺在沙发上看孩子和他妈妈玩,这时候孩子会时不时回头望望我,结果没过几天,我发现孩子也喜欢躺在沙发或者
床上玩。。。。。。孩子的模仿能力真是强,这引发了自己的一些不安,我之前在他面前还有没有表现出一些不好的习惯,孩子会不会已经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了?仔细想想还真有,这该怎么办?好像能想到的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掉自己的坏习惯,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于是我从17年7月就开始有意识的去纠正自己的毛病了,比如在他面前不玩手机,绝不抱怨,形象不能邋遢,甚至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减肥(年底时目标达成)。我在想将来当我们去拿我们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时,我们说出的话对孩子的分量几何,完全基于自己是否先做到了,如果没有,孩子是不会听,更不会理解的。
养育孩子就是人生的又一次修行,希望我们这些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能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变的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