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学习了欢颜父母中心的科学育儿课程,做一些总结复盘
一、本节课小结
- 不要就事论事的去与孩子交流,更不要跟孩子分析事情、讲道理!
- 回应孩子的感受是正确的亲子交流方式。如:你是不是有点伤心?你看起来有些纠结?
- 必须能真正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就像自己体会这种感受一样,也就是感同身受。一定要真诚!哪怕直接告诉孩子,我现在无法体会到你的感受。否则会有反效果,孩子会认为你只不过在用套路。
- 体会不到孩子的感受,有几种可能:
- 心里不接受对方这种情绪,或者认为这种情绪有坏处,是需要克服的。
- 父母对这些情绪不熟悉,无法真正感同身受。
- 或者外部环境不允许,比如正着急上车、买东西等等。
二、相关经验
- 反例:就事论事、讲道理
孩子说:爸爸我想睡大床,不想睡小床。
我:我们说好的,周末睡大床,平时睡小床,周五、周六算周末。今天周日,明天要上学,所以你要睡小床。 - 正例:回应感受
孩子说:爸爸,你看这是我和小姑送给我的薄荷。
我:哦,看起来好漂亮。你一定很喜欢吧?
孩子:是啊,放在我的书桌上,我看见他心情就好。
我:这薄荷能让你感觉到舒适、开心。 - 在与爱人的交流中,我就经常认为她不应该有那样的感受和情绪。其实,有任何情绪都正常,我也应该感同身受的去回应。
三、下一步行动
- 只要与孩子交流对话,就要立刻提醒自己,感同身受的回应感受,不要就事论事、不要讲道理!不要回避感受。
- 每天尽量记录自己的感受,不断练习自己的情绪感知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