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公冶长12》
释义:有人说:冉雍这个人达到了仁的境界,就是不怎么知道把自己的好表达出来。”孔子说:“为什么要那么能说会道呢?用嘴上功夫和人打交道的人,最后往往是让人讨厌的。至于冉雍,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达到了仁的境界,但是不需要特别会说话。”
感悟: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讲到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观察。也就是说你要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你要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也就是说要表达你看到的事实,而非你的看法。这是非暴力沟通中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了非暴力沟通的成败。
在书中,作者引用了鲁思·贝本梅尔的一首小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评价。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用事实还是评价来与人对话,仔细体会就会有深刻的感受。无论是正面、中性还是负面的标签都是不可取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的原因所在。
网友评论